谈资天下第一榜上,最不识时务的人最天才
1
公元1057年 , 那是一个春天 , 有三个四川人带着干粮 , 走进了汴梁皇宫的殿试院 。 四十六岁的父亲苏洵 , 二十年前就在此落第而归 , 这一次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向进士发起冲击:长子苏轼 , 刚满二十;次子苏辙 , 年方十八 。
他们到汴梁已有八九个月 。 在通过去年秋天的礼部初试之后 , 苏洵向当时的文坛领袖、德高望重的欧阳修呈上文章 , 期待他给予提携 。 一向爱才的欧阳修阅后大为赏识 , 向朝中高官着力推荐只比他小三岁的苏洵 , 苏洵一时声名大盛 。 而苏轼苏辙闲来无事 , 便终日游览初来乍到的汴梁城 。 他们游逛华美的街市、去有名的酒楼打卡、好奇地看着高官乘坐马车呼啸而去 , 也跟默默无闻的小京官王安石擦身而过 。
这一年是北宋嘉佑二年 , 汴梁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 。 四十七岁的仁宗天子 , 任命翰林学士欧阳修为知贡举 , 即科考取士的主考官 。 当时正流行的太学体文章 , 以华美靡丽为尚、以堆砌艰深词汇为佳、以雕琢文句为务——而欧阳修恰恰是最深恶痛绝太学体的古文派领袖 , 他推崇的是简洁精炼、朴质自然 。
只是主考官的嗜好 , 考生们未必人人都知道 。 这一届举子里 , 考前声名最著、最被看好的是二十七岁的刘几 , 当时太学体写得最到位的人 。 跟刘几同样半夜起床、黎明赴考的除了三苏之外 , 还有三十八岁的江西人曾巩和弟弟曾布、三十七岁的陕西人张载、二十九岁的成都人邓绾、二十五岁的福建人吕惠卿和河南人程颢 , 以及二十二岁的建州人章惇及其族侄章衡 。
本文插图
殿试分为策、论、赋、帖经四场 , 考试时举子各自被关在一方斗室中奋笔疾书 , 谁也看不见谁;交卷后考生出场 , 欧阳修和其他几名考官进宫 , 开始长达五十天的、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阅卷评审 。 试卷在阅卷前都要重抄一遍 , 以免考官能辨认考生的笔迹而有所偏私 , 重抄时试卷上的考生姓名也全都略去 。
欧阳修看到一份卷子上写着“天地轧 , 万物茁 , 圣人发” , 断定必是刘几的手笔 , 不但续上一句“秀才刺 , 试官刷” , 还用大红笔从头横抹到尾 , 作为反面典型示众:这样写 , 不及格 。
副考官梅尧臣发现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 , 论为政的宽与简论得才气淋漓 , 大为激赏之下推荐给欧阳修 , 最终定为“论”场的第二名 。 这篇正是苏轼的成名作 。 后来苏辙说欧阳修本来想取该文为第一 , 只是担心这是得意弟子曾巩所作才避嫌忍痛屈居第二——其实人到中年的曾巩与青春蓬勃的苏轼文风大不同 , 考官的眼力未必会这么不靠谱 。
正月考试 , 四月才发榜 。 苏轼苏辙都高中进士 , 传为佳话——兄弟如此联袂上榜的佳话 , 这一届并不少:曾巩和曾布、林希和林旦、王回和王向、黄湜和黄灏……甚至也有父子同时中进士的 , 比如江西的蔡元道和蔡承禧 。 而众星拱月的重中之重的三甲 , 是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 。
落榜的苏洵和卷子被批红的刘几看在眼里 , 酸楚自不待言 。 这一届的三百八十八名进士里 , 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 在当时人的眼里 , 这一届进士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 , 连落榜生的不服气都跟以往一样 。
2
然而的确有不一样 , 比如中了进士的章惇 。
金榜题名 , 换成旁人早已兴奋不已了 , 但他竟然坚决拒绝被征召 。 表面上的理由 , 是族侄章衡竟然压过他一头中了状元 , 让他这个族叔非常不服气 , 所以宁可重新复读再考 。
深层次的理由 , 是章惇虽然中进士、但名次相当靠后 。 根据宋朝制度 , 只有排名靠前的进士才能直接当京官 , 其他的都只能当选人(地方官) 。 像苏轼这样二等乙科中进士的资格 , 算是千挑万选中名列前茅的了 , 都只能按惯例去陕西凤翔从基层干起 。
推荐阅读
- 三人行讲史堂|天下第一美人私生活混乱,竟然还与亲弟有复杂关系?
- 每日谈资|我国首架有人驾驶氢燃料电池飞机试飞成功
- 安道尔的喵|天津大邱庄:从钢铁“天下第一庄”到疑似“传销据点”的陨落
- 每日谈资|如果月亮的位置和木星交换会怎么样?
- 且行且听风|这座县衙有何特殊之处,竟与故宫齐名,成为“天下第一衙”
- 每日谈资|玻利维亚3名年幼兄弟想变成蜘蛛人 竟主动给剧毒“黑寡妇”蜘蛛咬
- 漫谈汇|“天下第一福将”程咬金,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得以善终?
- 历史程咬金媳妇有何特殊?为什么说程咬金因她,才成“天下第一福将”
- 每日谈资喜欢粉红,喜欢萌猫,这届猛男怎么了?
- 行者老张TB都江堰有座“天下第一爱情桥”,中国五大古桥之一,距今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