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清朝以来齐齐哈尔的酒习俗和文化
作者张守生
齐齐哈尔酒文化源远流长 。
清代以前 , 齐齐哈尔是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之处 。清代以来 , 齐齐哈尔城旗民人等聚集 , 渐进形成少数民族、驻防八旗、水师营、驿站、官屯、流人等人文文化 。特殊的人群 , 铸就了特别的酒文化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饮酒习俗
往昔的齐齐哈尔社会 , 从上到下可分为若干等级 , 每个等级的生活方式有很大不同 。
所谓官场及“文人帮”酒文化 。清代至民国 , 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 , 督军、巡抚、民政长 , 幕僚、官佐多从京城、关内派来 。受京畿、中原、江南文化影响 , 齐齐哈尔城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宴饮之时 , 即是吟诗作对、应答附和之际 。西清的《黑龙江外记》留下许多黑龙江将军与当时文化流人客饮燕集的故事 。在清代黑龙江最后一任巡抚宋小濂诗集中 , 清楚的记载了当年文人墨客们酒后抒发爱国情怀的情景 。民国魏毓兰先生在《黑水诗存》中 , 多处记载齐齐哈尔文人的酒后诗情 。
1914年 , 齐齐哈尔城内以聚源永为代表的烧锅业兴起 , 白酒不再依赖外运和“进口” , 成本降低 , 由此 , 很大程度扩大了齐齐哈尔人饮酒范围 , 一定程度改变了老卜奎的饮酒方式 。
传说 , 1917年黑龙江督军举办寿宴 , 喝的酒是马子良带去的封坛三年聚源永高粱酒 , 还留下“三日余香”的佳话 。北大仓酿酒师傅口口相传 , 说宴席结束后许多酒杯被爱酒之徒“顺”走 , 佐证了聚源永酒“空杯留香”的特点 。
清代黑龙江官场迎来送往必定有酒相佐 , 这不必说 。在处理与俄罗斯官兵的关系时 , 有时也要用酒去沟通 。据《黑龙江外记》记载 , 黑龙江驻防八旗官兵每年察边至格尔毕齐河 , 到边境后备酒肴 , 招待“玛玉尔”(俄方官员) , 显示大国风范 。互市的时候 , 我方兵士一只手持酒与俄兵对饮 , 另一只手揽过俄兵手中之物 , 酒尽物得 。有时弄不好 , 酒被俄兵骗去 , 东西却没换回来 。
市井坊间酒文化更丰富 。民风民俗方面 , 齐齐哈尔人的婚丧嫁娶 , 无一处不用酒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彼此见面要喝酒 。据《龙城旧闻》记载 , 蒙古人相见 , 以敬烟、酒为上 。家里来客人 , 必须饮酒 。据《盛京志》记载 , 在黑龙江城(今黑河市)一带 , 遇客到门 , 必留酒饭 。菜肴不过是猪肉、鸡蛋 , 每每双盘端上 。“酒则子弟执壶侍侧 , 酒不尽不去 。”
定亲娶亲要用酒 。据《龙沙纪略》记载:“各部落聘妇 , 例纳牛、马 。其远者、贫者 , 或挽媒定其数 , 先以羊、酒往 , 如赘婿然 。”羊与酒同为聘礼 , 这种状况只有少数民族才会有 。据《黑龙江外记》记载:“满洲、汉军女既聘 , 婿先行叩头礼 , 然后送簪珥衣服 。富者或致羊、豕、鹅、酒 , 谓之过礼 。”
迎娶新娘第二天 , 设宴席款待亲族 , “贺者至 , 饮酒三杯则去 , 择日更设席谢之 。”据魏毓兰《龙城旧闻》记载 , 民国时代 , 满洲人娶亲彩礼范围扩大到首饰、布帛等 , 有的干脆折合成了大洋 。娶亲之日 , 满族出现了“交杯酒”之说 。汉军有“会亲家”之说 , 男方家长必须备酒 , 带领儿子拜谒女方父母 。还有“换盅礼”习俗 , 男家馈送猪、酒等物 , 放置于女家祖堂 , 双方还要完成换酒、叩拜等等程序 。
市场开业要饮酒 。进入正月 , 齐齐哈尔各业停市 。据《黑龙江述略》记载 , 正月初七“人日”以后 , “夜夜闹市 , 车马喧阗 , 男女杂沓 。”街道厅请示将军衙门派兵巡逻 , 由商户出资 , 犒赏官兵酒食 。所以 , 商户要出钱买食物和烧酒 , 以保平安 。
推荐阅读
- 汽车|166亿!能否缓解大众的新能源焦虑症?
- 本市文化|书法家刘建民作品欣赏《登鹳雀楼》
- 生肖文化|在闰四月,运势扭转乾坤,有幸运之神辅助,升官发财的3个属相
- 文化纵横|潘岳: 对文明“根性”的严重误解, 是今天中西之争的最大问题 | 文化纵横
- 东湖|武汉东湖虽比杭州西湖大,但文化底蕴却不如西湖,事实并非如此
- 苏丹卿|东湖虽比杭州西湖大,文化底蕴却不如西湖?楚风浓郁下的武汉胜景
- 贺贺-贺小唏|你知道老成都的茶馆文化吗?一盏热茶几个好友,生活难道不巴适?
- 环球网旅游精选|波哥带你看世界: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中国宗教艺术的经典杰作
- 龙门镇|贵州首家武侠文化小镇,不仅门票免费,而且还是绝佳的避暑地
- 黄河|黄河文化主题公交站台亮相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