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贝壳找房:资本永不眠,韭菜在人间( 二 )
图片
2018年4月 , 在贝壳找房上线的同时 , 贝壳新房平台同步上线 , 左晖宣布正式向新房业务进军 , 他要将强大的渠道力量运用到前景同样广阔的新房业务上 。
渠道的力量是无往不利的 。 数据显示 , 截止今年2月份 , 贝壳找房新房业务已覆盖全国7.7万套楼盘 , 覆盖超过150家品牌房企 。
得益于新房业务爆发 , 贝壳2019年GMV成交额增长接近翻一倍 , 超过2万亿规模 , 贝壳也据此在当年实现盈利 。
02
烧出个链家plus
复盘贝壳的崛起路径 , 资本烧钱的身影始终如影随形 。
2011年 , 还未升级成贝壳的链家拿到了来自鼎晖投资94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 2014年 , 链家又完成鼎晖投资和复星锐正资本数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 自此 , 链家开启烧钱掠地的版图扩张 。
2015年这一年 , 链家先后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杭州、重庆等一二线发达城市 , 以投资并购的方式合并了伊诚地产、德佑地产与易家等共计11家房地产中介企业 。 这11家房地产经纪公司 , 每一家都是所在地区数得上名号的房地产中介品牌 。
图片
透过烧钱和股权置换两相结合的并购方式 , 链家得以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快速扩大门店规模和市场份额 , 掌控了更多门店、经纪人和房源、客户资源的同时 , 庞大的规模效应也引来资本继续跟投 。
2016年4月 , 链家获得B轮60亿元融资 , 投资方分别来自腾讯投资、百度投资并购部、经纬中国、源码资本等巨头;2017年初 , 融创中国26亿元战略投资链家 , 万科集团、新希望集团、华兴资本、高瓴资本也跟进战投 。
到2017年底 , 链家在全国的门店总数达到8000家 , 旗下经纪人超过15万名 , 当年交易额超过万亿元 , 放眼中介行业再无人能出其右 。
资本方的重注押宝 , 目的当然不会只是为了帮助链家扩大规模提升市占率 , 所有人瞄准的最终目标都只有一个 , 那就是上市 。
那么 , 彼时已经是行业巨无霸的链家为什么不直接去上市 , 而是选择转型做贝壳?
这一点 , 从曾经也是行业龙头并成功在美国上市又退市的21世纪不动产身上 , 或许可以窥见一些资本市场的思路 。
21世纪不动产中国区总裁兼CEO卢航在接受网易新闻采访时曾有这样一段表述:21世纪不动产2000年刚进入国内时是头一波做加盟的企业 , 经过5年运作后觉得这个模式太轻 。 于是 , 2006年开始引入高盛投进来 , 试图把模式加重 , 也就是做直营 。 当时直营做得很不错 , 在上海直营市占率、店均业绩都是第一 , 所以作为中国第一家房产经纪企业到纽交所上市 。
图片
21世纪不动产中国区总裁兼CEO 卢航
但实际上 , 作为纯粹的直营模式上市在资本市场上会碰到一个麻烦的问题 , 国内频繁的宏观调控对直营体系的业绩影响太大 。 投资者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业绩稳定的公司 , 而政策环境的变化切换造成了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承受巨大压力 。
正是考虑到这些 , 21世纪不动产最终决定私有化 , 整个公司重组 , 并重新审视商业模式 , 这才有今天所谓的M+模共享创业模式 , 不同门店实现了平台规则下基于房源共享系统的合作成交 。
在卢航看来 , M+模式有直营的好处 , 要店对店协同 , 能够共享资源做到数字化连锁 , 同时又能避免大规模直营体系带来的风险 。 尤其是在地产的调控周期越来越急促的时候 , 一个城市 , 这个月交易量三万五千套 , 下个月五千套 。 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支撑这种模式的公司到资本市场做更好的发展 。
“今年赚十个亿明年赔十个亿的公司资本市场是不支撑的 。 要么自身有一些平衡市场风险的方法 , 或者业务上有一些配比 , 一些反周期的业务 。 国外大的同类上市公司 , 更多的收入早已不是房屋买卖 , 而是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甚至物业 , 很多地产公司主要收入内容是这些相对比较稳定的业务 , 而不完全是交易相关的服务 。 ”
推荐阅读
- 科创板|新京报《科创北京》获中国资本市场新闻报道优秀作品奖
- 楼市资本论|廊坊保定晋级中国二线城市!环京都市圈迈出一大步
-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对于陆正耀“背后”的愉悦资本来说,反思才是第一要务
- 影视控|揭秘资本玩家为何都爱用这招?,《天道》:剖析丁元英的经营模式
- 贝壳投研|为何股息分红却年年不尽人意?,中信银行2019年净利润年年增长
- 诸葛找房|被摸清家底?户均资产300万?看看你家房子代表多少资产!
- 铅笔道|独家融资 | “杭州智诠”获金研资本投资 致力于眼疾病筛查和眼健康管理
- 资本侦探|去年净利润超4亿,泡泡玛特冲刺上市:你为它贡献了多少盲盒?
- 资本一线|大股东被指未同步信批,神州租车拟易主
- 万事问唐郎|吴三桂与朱棣资本相似,因削藩起兵,剑指大位,却为何结局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