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问唐郎|吴三桂与朱棣资本相似,因削藩起兵,剑指大位,却为何结局迥异?


最近唐郎在读明史时 , 忽然对吴三桂与朱棣两个人的对比有了兴趣 , 这两个人应该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 但为何两个人的结局却是天渊之别?

万事问唐郎|吴三桂与朱棣资本相似,因削藩起兵,剑指大位,却为何结局迥异?
本文插图

【万事问唐郎|吴三桂与朱棣资本相似,因削藩起兵,剑指大位,却为何结局迥异?】一 , 吴三桂与朱棣起兵之前的资本PK 。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当时的历史条件与形势 。
这两个人基本上可以说有下列三点相同或相似 。
1、同样是天下刚刚初定 , 掌权的皇帝即位 , 而且新皇帝无论是从文武两方面的经验都远逊于以上二人 。
2、同样是因为削藩而造反 , 当然 , 这个有点不同的是 , 康熙显然是自己有主见 , 不顾旁人反对 , 而朱允炆则是有点犹豫不决 。
3、二人都是行伍出身 , 都算的上当时纵横沙场的首屈一指的名帅 , 参加过无数波澜壮阔的战争 , 甚至当世无可匹敌 。
再比较下 , 其实吴三桂甚至是有很多优势的 , 比如:同样是藩王 , 但吴三桂可说独立于朝廷之外的政权 , 积蓄已久 , 和其他尚可喜与耿精忠等两藩同时发难 , 刚起义就占领了半壁江山 , 兵马粮草供应源源不断;朱棣造反只是孤家寡人一个 , 即便有所准备 , 在皇帝的监视下也难有大的动作 , 勉强有一个盟友算是宁王 , 也是半路被抓来当壮丁的 , 手下人马更是打一个就少一个 。

万事问唐郎|吴三桂与朱棣资本相似,因削藩起兵,剑指大位,却为何结局迥异?
本文插图

二 , 吴三桂与朱棣的特点及最大的不同 。
当然 , 我们认真分析 , 两者还是在很多重要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
首先两者的起兵旗号决然不同 。
吴三桂打得的是反清旗号 , 复不复明另说 , 很多汉人即便心里鄙视吴三桂为人两不相帮 , 起码也不会誓死为清廷效命 , 这已经减少了吴三桂很大的压力;而朱棣就惨的多 , 费尽心思才找到一个靖难清君侧的借口 , 即便如此也还是得奉建文为正统 , 所到之处全是喊打喊杀的声音 , 沿途必须一城一城的硬打 , 鲜遇不战而降的 。
第二 , 吴三桂与朱棣的战略路线和进攻方向不同 。
思来想去 , 朱棣能想到的唯一优势大概就是地理条件 , 他是自北向南出兵 , 天生占了便宜 , 从很多历史的经验可以看出 , 自古从北向南打的成功率远大于从南向北打的成功率 , 这或许同北南两方的战斗力 , 战斗意志 , 战斗群众基础 , 地理优劣势都有关系 。
但是即便是这样 , 总体算来还是吴三桂的条件更优 , 为何反而失败了呢?难道说真的是朱棣比朱允炆牛叉太多?吴三桂不如麻子?为什么最后吴三桂不扩大战果直奔北京 , 这也是我想不通的问题 。 来补充一点 , 吴三桂和朱棣最大的不同在于 , 朱棣很早就有异心 , 收养浪人、术士 , 组建小团体 , 收买各色人等到处散布流言 , 策划反革命阴谋 。
《明史·张信传》: 信忧惧不知所为(抓捕朱棣) 。 母怪问之 , 信以告 。 母大惊曰:“不可 。 汝父每言王气在燕 。 汝无妄举 , 灭家族 。 ” 于是就向朱棣举报了建文帝的计划 。 很可能当时北平城中早已是流言四起 , 两位老人家很可能受此蛊惑 。

万事问唐郎|吴三桂与朱棣资本相似,因削藩起兵,剑指大位,却为何结局迥异?
本文插图

三 , 吴三桂与朱棣起兵后的战略发展 。
吴三桂呢 , 早就死心塌地为大清效力了 , 造反时已经60多岁了 , 本来是养老等死的时候 , 或许也是吴三桂在起兵时与朱棣比较 , 最为不利得一个因素 , 毕竟吴三桂在这个年龄 , 如果不是被迫起兵 , 心中也早已经没有当年金戈铁马的气势了 。
康熙喊着”削亦反不削亦反 , 早削早反“的口号 , 三藩并撤 , 活活把吴三桂逼反 。 因为一旦撤藩 , 吴三桂手下数万大军 , 本来拿着朝廷的铁工资 , 旱涝保收 , 撤藩之后 , 多半只能做浪人了 , 只好反了 , 吴三桂不反 , 部下也要造反 , 吴三桂的反与朱棣不同 , 他应该的确有些被迫的因素 , 而不是像朱棣一样精心准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