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凉凉?言之过早矣

近期 , 全国多地相继发布入学改革新政策 。 一时间 , 舆论对学区房“凉凉”还是继续升温莫衷一是 , 但疫情期间沉寂的二手房市场已开始波动 , 卖家担心房价下跌 , 买家担心错过“末班车” , 学区房的交易激增 。 (5月11日 新华社)显然 , 学区房突现“交易热” , 与教育政策集中调整有关 。 多地纷纷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 宣布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 , 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 学区房业主担心区域优势消失、价格大幅下跌 , 急于抛售;购房家长担心未来“多校划片” , 上名校没把握 , 想赶紧搭上“末班车” , 折射出买卖双方焦虑 。学区房、学位房之所以存在 , 是因为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 近些年来 , 我国开展一系列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 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 多个城市数措并举 , 通过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改革等方式 ,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 让家庭经济实力一般的学生拥有更多进入优质学校的可能性 , 一定程度上抑制学区房的过度炒作 。 但总体上看 , 所起到的均衡作用较为有限 , 不同区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 尚不足以令学区房概念彻底淡化 。回到此次入学政策变动 , 所购房被排除在优质学区之外 , 或者规定购房年限限制入学 , 近期而言确会让购学区房的如意算盘落空 , 助推教育公平 , 落实“房住不炒”政策 。 但从长远看 , 用技术手段来降低学区房的“择校功能” , 学区房概念所附加的优质教育资源“溢价”效应无法完全退烧 , 择校的家长很难打消购买学区房的念头 , 只会转而盘算在哪里买、何时买 。挤掉学区房泡沫 , 使学区房买卖无价值可图 , 说到底还要在关键点发力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 让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 并给出明确的均衡时间表 。 倘若有关部门拿出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硬招” , 不再是行政指令式的禁止择校 , 而是增加教育投入 , 转变投入模式 , 重点投入薄弱学校 , 提高学校办学标准和教师素质 , 那么学区房热、择校热将逐步得到缓解 , 择校的需求慢慢退温 , 学区房的价格就自然会降下来 , 直到很多地区的学区房概念消失 。对此 , 有关部门需要久久为功 , 继续履行好投入责任 , 夯实基础教育建设、增加优质资源投放 , 缩小学校间的办学质量、条件差距 , 进一步强化均衡发展 , 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 , 同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 切实减轻家庭因择校带来的教育支出压力 。 这是遏制择校热、学区房热的治本之策 , 也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 。来源:红网作者:孔德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