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明朝廷杖制度:本是“帝方自操权柄”的象征,却最终加速明朝灭亡
引 言
在明朝的廷杖制度确立之前就已有廷杖的先例 。唐朝之前 , 廷杖击打的是官员的脊背部位 , 到了唐朝 , 太宗爱惜人才 , 所以改击打臀部;玄宗爱用刑法 , 所以经常在实施杖刑时打死官员 。
此时的廷杖主要还是以惩戒为主 , 如武强县令因为贪污被玄宗杖刑一百 。但是到了明朝 , 廷杖制度除了惩戒之外 , 还蒙上了一层政治的面纱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廷杖制度成为君臣政治斗争的工具
明代官僚政治有其他时代不具有的另一个特点:文官集团的兴起 。
明代文官集团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
开国之初 , 太祖废除丞相一职 , 权力分到六部 , 最后集中由皇帝控制 , 政府职能集中到皇帝的书房中 , 后成祖因忙于军事 , 行政职能交由太子的内阁行驶 , 所以说内阁政治实际上是开始于成祖时期 。
起初 , 对于内阁职能的叙述是:“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 帝方自操威柄 , 学士鲜所参决 。”
即内阁学士只是充当皇帝顾问角色 , 最后的决定权力还由皇帝控制 。
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 , 内阁大学士的地位日益尊贵 , 如宣宗时期朝廷事事得咨询大学士杨士奇 , 渐渐由文官组成的内阁已经掌握了国家权力 , 从英宗到孝宗 , 文官集团逐步稳定控制国家权力 , 到明后期实际上已经接管了国家的主导权 。
同时 , 各级文官政府也日益成熟 。从太祖到成祖时 , 尚且凭借强博的个人能力 , 可以压制控制着文官集团 , 但从成祖之后 , 其他的君主便不能做到了 ,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 , 这些皇帝继位之初 , 丝毫没有治国的实际经验 , 不得不依靠文官重臣的支持 , 文官集团相应的发展起来 。
二 , 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 , 八股取士制度将文人举子集中到录取他们的文官群体周围 , 巩固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官集团的逐步强化 , 让他们希望寻求更大的政治话语权 , 此时的他们更希望成为国家权力的实际操纵者 。
首先面对皇帝权力太大 , 要寻求一定的途径对皇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同样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在教育方面 , 用儒家传统道德理论去限制和约束皇帝的行为 。
二是通过言官告诫约束皇帝的行为 。
明代文官集团的兴起一定程度上要求皇帝处于政治从属的地位 , 如果皇帝甘心居于从属地位 , 皇帝就会被歌颂得贤明圣达 。但皇帝如果试图控制朝政 , 必然会引起文官集团的不满 , 激起强烈的反对 。
这些反对的文官大臣是帝国的支柱 , 从根本上对于帝国的是忠诚的 , 而反对的理由总是打着捍卫“天理”的旗职 , 皇帝名义上作为帝国的统治者 , 不甘心受制于人 , 但有没有合法的理由处置这些文人 , “廷杖”只好作为不得已的手段出现了 。
可见廷杖是明代文官集团兴起的情况下 , 皇帝与文人集团为争夺政治话语权的过程中居于劣势 , 而不得以借助皇帝专制权威 , 采用暴力形式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其结果却使得君和臣都不断地偏离开理想的君臣关系轨道 , 对明代政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
廷杖制度反应了君臣之间的政治关系矛盾严重:
明代时期 , 明朝自正德以后 , 皇帝大多都贪图逸乐 , 而文官集团逐渐成熟壮大 , 官僚机构已经逐步完善健全 , 士大夫群体要求有更大的施政空间 , 他们多以忠臣自居 , 对皇帝违背纲常的行为予以谏阻 , 抱着“文死谏 , 武死战”的思想 , 或个人独奏 , 或联名上书 。
如果这样还不能让皇帝屈服 , 就会采用更为激烈的手段 , 如大礼仪之争 , 大臣舒芬等一大批官员在左顺门伏阙哭争 , 表现出一副视死如归 ,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 。
推荐阅读
- 中国非遗美食TB|这道美食连皇帝都偏爱,吃一口满嘴留香
- 遇见闽侯|【看闽侯】你可知,闽侯青口藏着一座“皇帝殿”
- 老鼠皇帝首席村妇|俄罗斯移民定居东北成中国少数民族,大搞旅游安居乐业
- 李连杰|曾是“功夫皇帝”,成名后抛弃妻子迎娶白富美,今57岁却像老头
- 『』唐朝最“憋屈”的皇帝,登基之后,不是在逃跑,就是在逃跑的路上
- 【】油嘴滑舌的刘邦,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当上万人之上的皇帝
- @为什么称明朝内书堂是宦官界的“国子监”?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 ■雍正皇帝出外微服私访,喝了一杯茶后,为何回宫就杀了三人?
- 『』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 「朱元璋」明朝十六位皇帝,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较长?分别活了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