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明朝廷杖制度:本是“帝方自操权柄”的象征,却最终加速明朝灭亡( 三 )


被“用心打”的 , 一般就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性了 。
据说锦衣卫在行杖时 , 只看监杖的司礼太监的脚尖 , 如果脚尖向外成八字形 , 就还不致于将人打死 , 但如果脚尖向内一收 , 那就必死无疑了 。廷杖从皇帝的御用手段 , 渐渐变成了宦官打击敌对势力的工具 。廷杖制度对官员及明朝政治的影响
廷杖在明代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
最初 , 朱元璋施行廷杖可能基于与正规法律双轨并行来规范臣下的行为 , 最后逐步发展成为了皇帝随意滥用的工具 。
『皇帝』明朝廷杖制度:本是“帝方自操权柄”的象征,却最终加速明朝灭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终明一代 , 受过廷杖的大臣数以百计 , 古代长久存在的“刑不上大夫”思想不再在明代政治生活中发挥影响 , 文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 饱读诗书之士一样只是皇帝肆意处罚的对象 。
作为受杖的对象 , 士大夫的心态发生了转变 , 而士大夫的精神滑坡最终给明朝政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其一步步实现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首先 , 明朝作为自宋之后汉人建立的统一的全国性政权 , 经过元朝之后 , 士大夫们希望恢复汉人传统的伦理道德法制 , 但廷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使他们的希望落空 。
他们从小受“士可杀不可辱”的思想影响 , 相对于身体的疼痛 , 士大夫们更难容忍的是心理的摧残 , 大庭广众之下当众受辱 , 廷杖的使用造成他们思想方面极大的落差 , 士大夫崇高的人格精神开始出现动摇 。
其次 , 立国之初 , 廷杖任可以部分作为惩处贪官污吏的警戒手段 , 但随着皇帝日益将廷杖作为维护个人享乐和发泄愤怒的工具 , 士大夫直言进谏反而招致随意的杖责 , 使得君臣关系日益疏远 。
既然皇帝不能以礼相待臣下 , 臣下对待君主就多了些意气之争 , 由此双方斗争愈演愈烈 , 关系逐渐恶化 , 到最后逐渐对国家政治到漠不关心 。
最后 , 不畏强权 , 直言进谏本来应是臣下的职责所在 , 起先士大夫对待廷杖是一种反感的态度 , 不是对待臣下的应有之礼 。
『皇帝』明朝廷杖制度:本是“帝方自操权柄”的象征,却最终加速明朝灭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皇帝』明朝廷杖制度:本是“帝方自操权柄”的象征,却最终加速明朝灭亡】但后来随着朝廷 , 社会认为廷杖认为是一种忠义的表现 , 士大夫对待廷杖“以为耻”到“以为荣”的转变 , 纷纷以受杖为荣 , 廷杖成为士大夫们获取清誉的途径 。
廷杖之下 , 是君、臣双方的共同衰落 , 双方不以军国大事为主的意气之争 , 最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
廷杖最终给明代的政治文化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 皇帝凭借廷杖更加的不受制约 , 渐不思朝政 , 贪图享乐;
二 , 士大夫们忠君思想减弱 , 君臣间离心趋势加强;
三 , 言路阻塞 , 破坏了正常法制 , 使国家正常的法制难以为继;四 , 助长了朝廷内部权臣官宦的嚣张气焰 , 使得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分化 。结 语
正是明代特殊的政治土壤 , 萌芽了廷杖这种特殊的政治制度 , 很少有这样一种制度 , 从其幵始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就高于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 但却不被废止 , 它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政治环境 , 满足了皇帝和其他阶层的一些利益 。
廷杖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打屁股”的刑罚 , 其象征意义要高于刑罚本身 。廷杖的执行 , 让君臣关系带入互不相让 , 斗争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中 , 其中产生的最坏影响是皇帝的失德和士林精神的逐步垮塌 , 对明代政治的衰亡造成巨大的影响 。
参考文献
《明史》
《明通鉴》
《明儒言行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