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淮西集团的没落,看朱元璋“英雄主义”与“乡土情怀”( 三 )


朱元璋对于淮西旧部的打击是一种必然 , 丞相的废除也是一种必然 。明朝的政治制度是相当复杂 , 这和朱元璋个人的出身以及时代背景分不开 。朱元璋生长在南北交融的淮河流域 , 游牧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特点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一方面有着传统中国人的那种“乡土情怀”以及农耕文明带来的“小农意识” , 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有着北方蒙古人所崇尚的“个人主义英雄情怀” , 这两种性格使得朱元璋这个人极为矛盾 。
「」从淮西集团的没落,看朱元璋“英雄主义”与“乡土情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他希望将明朝打造成为一个以“血缘亲疏”为纽带的“家族企业” , 但他又不容许任何人侵犯他的权威 。而以功臣为首的淮西集团 , 在后期的所作所为不知不觉的触犯了他的底线 , 正是淮西集团的肆无忌惮使得朱元璋大开杀戒 。正是这种性格促使了朱元璋废除丞相 , 他不仅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政治上的权威 , 他还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天下人的精神领袖 。两宋以来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传统就此分崩离析 , 带有严重的个人主义性格的朱元璋就是其终结者 。
事实上 , 一直到朱元璋去世 , 明朝的士大夫地位还是相当低微的 。朱元璋在清除了淮西旧部的势力之后 , 并没有扶植另一个新势力 , 而是将所有的权力牢牢抓在手掌 。朱元璋崇尚的是个人的力量 , 他低估了儒家的精神力量 , 而事实证明朱元璋所采取的“重典政策”是完全失败的 。在淮西集团被完全消灭之后 , 明朝事实上已经完全沦为了朱元璋的个人财产 , 这一时期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是一种倒退 , 士大夫对自身价值观的认同产生了扭曲 。相权被废 , 宣告皇权的胜利
「」从淮西集团的没落,看朱元璋“英雄主义”与“乡土情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以及清理淮西旧部的行为 , 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个人原因 , 他的本质是为了加强帝权 , 而这一点是明朝发展的必然 。朱元璋对中央集权的理解与众不同 , 对于“淮西集团”的清理就是为了将权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上 , 而“废除宰相”则标志着他的完全胜利 , 也标志着封建时代的帝权在这一事件之后达到了顶峰 。能够如此强化自身权力 , 其背后有着两个非常深层次的原因:第一个是唐宋以后的趋势使然;第二个则是明朝对蒙元遗产的吸收 。
起于秦朝的丞相制度本意是为了平衡帝权 , 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端 。丞相作为实际上的政治首脑 , 其作用的显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担任者的品德 , 因品行不端或对权力掌控欲太强引发的问题不胜枚举 。而唐宋时期都有意削弱这一职位的权力范围 , 无论是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度 , 还是宋太祖建立的“二府三司制” , 都是对这一职位的有意弱化 。只不过唐宋两朝的皇帝没有朱元璋的野心和魄力 , 同时条件也不成熟 , 所以这一制度并未得到废除 。
「」从淮西集团的没落,看朱元璋“英雄主义”与“乡土情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明朝直接继承了元朝的遗产 , 游牧民族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潮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 , 明朝的根本制度是吸收了元朝的 , 朱元璋希望将明朝建立成为和元朝一样的“家产制”国家 。除了这一先决条件之外 , 元朝之后儒家的没落也是重要原因 , 明朝初年的儒家阵营仅剩江浙一带 , 其他地方的儒学都极度衰败 。儒家的势力不足以与皇帝抗衡 , 而皇帝又几乎没有受到过儒家正统思想的启蒙 , 个人的权力因此得到了空前的膨胀 。
明朝初年的皇帝权力得到了空前的集中 , 这是诸多历史条件混合的产物 , 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个人 。在历史趋势、元朝遗产、儒学不昌以及皇帝个人的多重条件影响之下 , 加强帝权成为了明朝的主旋律 , 而朱元璋消灭“淮西集团”只是一个前奏 , 真正的高潮是他对于丞相制度的废除 。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从表面上来看是朱元璋一人为之 , 但更加深层次地去理解则会发现 , 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