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镭:求求你们,别建言了,大清不值得
现代聊斋
【螳臂挡车】35×35 纸本水墨|河夫作品(已在微店上架)本篇几年前曾在“腾讯大家”发过 , 后来也在老号“现代聊斋”发过 , 再后来就都没了 。 今天有所感 , 修改后再发一次 。 生存需要 , 头条收了广告 , 所以发二条 , 看过的朋友请见谅 。上一篇《我本将心向大清》 , 讲了年逾七十的老秀才刘震宇 , 爱清心切 , 为朝廷献上《佐理万世治平新策》 , 结果被乾隆咔嚓【传送门】 。 可是 , 这位古稀老人的血 , 并没有吓退爱清书生们 。 一年之后 , 又发生了李冠春献策案 。李冠春是福建仙游县秀才 , 年龄不详 。 乾隆十九年十一月初一 , 他跑到福州 , 拦了福建巡抚钟音的轿 , 投书献策 , 当场被抓起来并严刑拷问 。 然后 , 钟音还派仙游知县带人到李冠春家中掘地三尺 , 看有没有其他违禁书稿 。从现存档案看 , 李冠春献的治平新策 , 跟刘震宇一样的套路 , 也是自认为能治国平天下的良策 , 内容涉及水利、防风、防火、法制建设、军政限权、清理户口、救济贫民等 , 合称《济时十策》 , 概括起来就俩字:改良 。大清律例 , “生员(秀才)不许一言建白” , 即读书人不能妄议国事 。 李冠春献策 , 已经触犯刑律 , 要命的是 , 他跟刘震宇一样踩了雷区 , 献策中又提到“请改明季衣冠”——满清时装太难看 , 还是走复古风 , 改回原来大明的风格吧 。这就不是舔错地方 , 而是倒捋虎须了 , 乾隆之暴怒 , 可想而知——去年刘震宇那老家伙就因为这个被砍了头 , 现在又有人找死 , 那就成全你吧 。从十一月初一拦轿献策 , 到十二月二十七 , 钟音接乾隆上谕 , 在福州把李冠春给咔嚓了 , 也只是隔了一个多月 。从重从快 , 历来都是办此类案子的节奏 。李冠春献策案在《清代文字狱档》中仅有四个相关档案 , 除了乾隆上谕 , 其他都是福州将军、福建学政(教育厅长)、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的联合奏折 , 共三件 。 上折子的 , 全都是省部级官员 。福建学政汪廷玙因自己治下出了这样的异议分子而惶恐莫名:“伏乞皇上敕部严加议处 , 以为学臣不尽职之戒 , 臣不胜悚惶待命之至 。 ”乾隆在上谕中也借警告前任福建巡抚陈宏谋 , 敲打了那些对异议分子不够重视的地方官 。事缘钟音在奏折中透露 , 两年前 , 李冠春就曾将《济时十策》呈送陈宏谋 , 因原稿中并没有提出改穿明朝服装 , 陈宏谋觉得里面没有“谬逆之言” , 于是“不行举发” 。但乾隆以假设来诛心:“然以陈宏谋之为人论之 , 即使当日见此谬逆诸说 , 亦未必不心存讳匿 , 或将置之不论也 。 ”据说 , 陈宏谋是以清廉、爱民出名的“体内健” , 《清史稿·陈宏谋传》几乎零差评 。 在乾隆眼里 , 做官不够心狠手辣的陈宏谋 , 就算当时看到反动言论 , 也有可能遮掩过去 。 他认为 , 这恰恰是最危险的:生员上书言事已干犯禁令 , 使陈宏谋早能严加戒饬治罪 , 该犯或因此知怕儆惧 , 不至益肆妄谈 , 毫无忌惮……今该犯之自罹重辟 , 皆陈宏谋婉词批发 , 有以酿之耳 。——《清代文字狱档》思想战线无小事 。 因为陈宏谋未能及早发现苗头 , 放纵了李冠春 , 才导致他越走越远 。最后 , 乾隆对陈宏谋亮剑了:“陈宏谋着传旨严行申饬 , 嗣后倘不思痛改前非 , 遇事苟且掩饰 , 仍蹈沽名邀誉之恶习 , 必不能逃朕洞鉴 , 思再邀宽典也 。 ”下次再敢帮反贼掩饰 , 沽名钓誉 , 就别怪我无情了 。杀气腾腾 , “体内健”也被吓出一身病 , 各级官员更加战战兢兢 , 盯紧治下的读书人 , 力保把所有异议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刘震宇尸骨未寒 , 李冠春又往屠刀下扑 , 是他明知找死也要爱清吗?更大的可能 , 是当时资讯不畅 , 福建一小地方的读书人 , 不知道一年前江西有跟他一样的人被砍头 。一个例证是 , 李冠春被斩后 , 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的联合奏折中说:臣等伏思生员身列胶庠 , 本为齐民矜式 , 苟其驰鹜放言、干犯名义 , 势必煽惑同类 , 尤易导民为非 , 罪不容诛 。 虽李冠春已经明正国法 , 而海隅山僻未尽周知 , 臣等现在通饬教官广为告诫 , 并咨会学臣 , 于岁科按试诸生齐集之时 , 随棚晓谕 , 俾各触目警心 , 共知炯戒 。就是说 , 因为传播途径有限 , 异议分子虽已伏诛 , 却很难在全国收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 而且 , 其思想流毒依然具有煽颠作用;天朝幅员广阔 , 山高皇帝远 , 还不知道有多少李冠春蠢蠢欲动 。 所以 , 我们会敦促教育部门 , 在所有学生参加公考时 , 集中警告、镇慑那些学生 , 让他们老实点 。想想 , 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 , 也真难为他们了 。这些措施有没有执行 , 不得而知 , 有也正常 , 没有也正常 。 像乾隆这样的皇帝 , 他也有可能喜欢玩“阳谋” , 就是让反贼们敞开来说 , 引蛇出洞 , 然后再一个个排头砍去 , 如砍瓜切菜般爽快 。这不 , 十八年后 , 又一个读书人找死来了 。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初 , 一个快60岁的山西人戎英 , 跑到四库全书馆献书 。 这一次 , 倒没有说服装换季什么的 , 而是军事建言 , 说他自己“于河图洛书中衍出《万年配天策》一本 , 又见欲扫平金川 , 别作《天人平西策》 , 还开列了幼年所作之书 , 如《避炮攻碉法》等 , 恳求奏闻” 。戎英应该连秀才都没考上 , 因为相关奏折均称“山西人戎英”或“平定州民戎英” 。 估计从小喜欢看三国、水浒、说岳等演义 , 悟出一套战略战术 , 看到朝廷正准备平定大小金川 , 就想为朝廷出谋献策 , 同时图个功名(他老婆供述 , 戎英“每日里只是痴痴呆呆写书 , 说功名富贵都在里面”) 。这样一个迂腐呆子 , 所献“兵法“ , 在军机大臣眼里 , “俱系小说中无稽之谈 , 毫无实际” , 但本着一个都不能放过的原则 , 军机大臣除了将戎英管押外 , 仍在奏折中请旨“派员前往该犯原籍平定州地方严查该犯家内有无不法字迹” 。此话正中乾隆下怀 , 他立即下旨命山西按察使黄检 , “派委妥员前往平定州地方 , 将该犯家内逐一严查 , 起出呈内各书详细检阅 , 倘有悖逆语句即行据实复奏 , 自当将该犯从重办理 , 并查此外有无别项不法字迹 , 一并严查具奏” 。“从重”二字 , 让人后背发凉 。戎英家被掘地三尺 , 并没有发现什么“悖逆语句” , 但他仍被发配乌鲁木齐种地 , “以示惩儆” 。算是捡回一条命 。 不过 , 当时发配新疆 , 还真是生不如死 。没完 , 再过七年 , 乾隆四十五年 , 广西平南县秀才吴英 , 又自己把头伸到皇帝屠刀下 。吴英献策时 , 也已六十高龄 。 他开篇便声明 , 献策是为“上陈时务 , 以广圣恩 , 以固国本” , 他也明白 , 秀才妄议 , “罪该万死” , 但是 , “生所欲言皆国家利赖之事 , 使生之说行 , 不但家国民人蒙其休 , 即生之若子若孙亦与沾其泽” , 也就是说 , 为国为民为自己 , “虽言出祸随又奚顾哉 , 试言之” 。皇皇数千字 , 寸寸爱满心 。吴英所献五策:备荒、盐政、弭盗、种烟、减僧 。 相对比较理性 , 也没扯到什么时装换季——但是 , 他踩到了一个更大的雷区:干犯御名 。就是没有避讳 , 行文间直呼皇帝名姓 。 乾隆名弘历 , 此二字便谁也不能用 。 如上面提到的前福建巡抚陈宏谋 , 原名陈弘谋 , 为了避讳才改为“宏” 。在广西巡抚姚成烈的奏折里 , 吴英献策的第一条便“干犯御名二处 , 语涉狂悖数处” 。 这二处分别是:圣上遵太后之遗命 , 免各省税粮 , 其德非不弘也 , 但其恩未远 , 其泽未长……”“虽曰租亦免 , 然田主征足 , 佃户其敢抗而鸣于官乎?是圣上有万斛之弘恩 , 而贫民不能尽沾其升斗 , 甚可惜也 。吴英不懂?或者故意踩雷区?不可能 , 估计是疏忽 , 行文至此 , 爱满之心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 忘了致命的“弘”字 , 也没有熟悉敏感词的专业编辑来把关 。结果 , 就因为这两个“弘”字 , 吴英被凌迟处死 , 两个儿子 , 一个亲弟弟 , 两个亲侄子 , 因为年满十六岁 , 被“斩立决”;妻、妾、幼子等 , “发功臣之家为奴” 。如果知道爱满得付出这样的代价 , 他还爱吗?
推荐阅读
- 太原杏花岭公安|小“神兽”即将“归笼”,警察叔叔为你们保驾护航
- 未成年人|用检爱守护少年的你们
- 我对中国儿童的祝愿
- 搜狐焦点成都站|成都的装修公司们,业主直接发图纸,你们会做报价和方案吗?
- 冰川思想库|对着小女孩使用胡椒喷雾,网友质问:西雅图警察你们到底怎么了?
- 小米公司的雷军,你们办事真的叫客户失望
- 戴耀廷、郭荣铿看到你们的美爹如何平乱了吗?
- 你们那里的市中心变得人少了吗
- 钥匙|漯河警察赤脚钻下水道为老人捞钥匙获赞:你们警容不整的样子真帅
- 那些抹黑方方者,请为了你们的良知向方方女士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