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子寒:“寄北”还是“寄内”——一则《夜雨寄北》的教学省思 |【文化一瞥】( 二 )


“寄北”和“寄内”似乎暗示了对这首诗赏读的两种取向 。 前者倾向于将所寄对象泛指为在京的亲友 , 后者则直接指向作者的妻子 。 李商隐曾经巴蜀有两个时间段 , 一是冯浩、张采田等人所系的大中元年至二年间途经巴蜀 , 二是大中五年至九年梓幕时期 。 时间段涉及到这两种取向的成立与否 , 因为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间 , 李商隐的妻子便去世了 。 关于这首诗的作期 , 笔者遵从岑仲勉、刘学锴二先生的考证 , 认为大中二年是不可能的 , 那么只可能在梓幕期间 。
冯浩之作笺注 , 是认为这首诗当为“寄内”的:“语浅情浓 , 是寄内也 。 然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 , 当仍作寄北 。 ”又曰:“此时义山于巴蜀间 , 兼有水陆之程 。 玩诸诗自见 , 但无可细分确指 。 ”如果兼有水路之程 , 恐怕当非“未有期“ 。 此详刘学锴《唐诗选注评鉴·卷十》49-51页 。
李商隐子寒:“寄北”还是“寄内”——一则《夜雨寄北》的教学省思 |【文化一瞥】
本文插图

除冯浩外 , 古人笺评明确对所寄之人身份的推测有唐汝询:“题曰‘寄北’ , 此必私昵之人 。 就景生意 , 为后人话旧长谈 。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俞陛云:“诗本寄友 , 如闻娓娓清谈 , 诗情弥见 。 ”(《诗境浅说续编》)唐汝询所谓“私昵” , 也是区别于“内人”的 。 可见 , 就今所见之古人评点 , 甚少有认为是“寄内”的 。
我们还可以从“语典”的角度来考察 。 自李商隐这首诗出 , “剪烛西窗”或“西窗烛”便成为一个浓缩的语典 , 甚至可被称为“成语” 。 那么这几个相近语典的使用和释义 , 往往也能窥见后人对于《夜雨寄北》全诗的理解 。
笔者在“搜韵网”以“西窗 烛”合并检索 , “先唐”未见用例 , 而唐代仅见李商隐诗 。 宋代得检索结果五十则 , 其中多为赠友人、次韵或怀念友人之作 , 表达的皆是彻夜长谈之交谊 , 或者表达自己“独剪西窗”之孤寂 。 仅吕渭老之《情久长》、晁端礼之《清平乐》、袁去华《一丛花》等五首 , 其中有暧昧之意 , 但也更偏向情人 , 所谓“私昵” , 不太像是写给“内人”的 。 此后辽、金、元、明、清 , 一至于近现代 , 亦符合这样的状况 。 可见 , 在古代的诗人那里 , “西窗烛”之语典 , 更适用于友人 , 而非“内人” 。
在较权威的《汉语大词典》中 , “西窗烛”和“剪烛西窗”的解释基本一致:
指亲友聚谈/促膝夜谈之典 。 语出唐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 明陈汝元 《金莲记·便省》:“待归来细问当年事 , 有谁念残香冷腻 , 共话却潦倒西窗剪烛时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与谈诗文 , 慧黠可爱 。 剪烛西窗 , 如得良友 。 ”
但问题来自于当代的学者和一些奇奇怪怪的字典 。 接下来涉及到的现代以来的评论鉴赏和解释 , 作者本拟梳理出“寄内”这一说法的轨迹 , 但图书馆未开 , 查资料不便 , 又因为懒病发作 , 所以仅就所见资料而言 。 不全之弊 , 在所难免 。
首先 , 笔者看到的是 , 在1958年出版的李玄深选注之《古典诗歌选读》(百花文艺出版社)中 , “寄北”的注释即为:“把‘夜雨’这首诗寄给住在河内(河南北部)的妻子 。 ”这是笔者所见最早的今人注释 。 而在1961年出版的王易鹏《古代诗歌选》(少年儿童出版社)中 , 说法显得相对圆融:“这是诗人写了寄给妻子(有的说是寄给朋友)的诗 。 ”
在笔者看来影响相对较大两部书中 , 却都认为是“寄内” 。 1978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的《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 , 《夜雨寄北》下的注释一:“题一作《夜雨寄内》 。 冯浩《玉谿生年谱》将此诗系在大中二年(八四八) , 本年的另一首寄内诗《摇落》也描写了秋景 , 两首诗写作时间很挨近 。 ”言下之意 , 是相信冯浩的判断 , 以此诗为寄内诗了 。 沈祖棻先生的《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于1981年 , 而先生逝世在1977年 , 则其中观点提出时间当与《唐诗选》接近 。 在对《夜雨寄北》的赏析中 , 沈先生径言:“宣宗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 , 李商隐曾在四川东部住过 , 其时 , 他的妻子王氏留在长安 。 这首诗就是他收到王氏来信后回答她的 。 ”这应当也是根据《年谱》做出的判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