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耶纳锡耶纳市政厅壁画里的中世纪城市共和国政治理念( 四 )


在诸恶德之中 ,“分裂”与“战争”的名称以俗人可懂的意大利文标明 , 意味着分裂与战争是委托者锡耶纳共和国最关心之事 。 事实上九人执政的任期极为短暂 , 每两个月就须改选一次 。 九人政府还经常受到派系斗争与民间暴动的威胁 , 政权并不稳定【35】 。 意大利各城邦及城市共和国内部各派系间虽不存在思想信仰上的根本矛盾 , 却常为了一些具体而狭隘的物质利益争斗不息 。 拉蒂尼曾感叹道:“战争和憎恨已在意大利人间大为增长 , 在几乎每一个城市中居民的不同派别之间都导致了严重分裂 。 ”【36】他认为城市共和国体制受到威胁的最根本原因 , 就在于各自由城市因内讧而削弱到了危险的地步 。 但丁在《神曲·炼狱篇》中同样哀叹意大利的四分五裂、征战不已:“啊 , 遭奴役的意大利……此刻 , 你境内的生人还未终结无休无止的战争;由一城一沟围起来的人 , 也在彼此咬 。 ”【37】
法国史学家基佐犀利地指出 , 中世纪的建筑模式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 , 一切都含有战争的性质 。 “一所中世纪市民的住宅 , 一般有三层:底层是公用的空间;第二层为了安全的缘故离地面很高 , 是居住的房间;第三层上面往往设有一个小小高台 , 显然是供瞭望之用 。 房屋两边的角上各有塔楼一座 , 一般为方形 , 是防御的手段 。 整个建筑就暗示着战争 。 ”【38】不单《坏政府之隐喻》中的暴君与诸恶德端坐在以城堡围墙区隔出的空间中 , 《坏政府在城市之影响》里碉楼林立 , 就连《好政府在城市之影响》中也充斥着大家族自卫和打击对手的、有时高达几十米的“中世纪摩天大楼” 。 据学者考证 , 13世纪锡耶纳的碉楼多达五十六座 , 壁画中林立的碉楼就是那些豪门势力及其斗争的生动体现【39】 。
由此可见 ,《好政府之隐喻及影响》壁画其实是高度理想化的作品 , 画中传达出的和谐氛围与当时锡耶纳的现实状况差异颇大 。 锡耶纳虽自12世纪起就采用共和制 , 但就像当时多数的意大利自治城市一样 , 实际上是一种混合政体【40】 , 只有特定的贵族与金融世家才有参政的权力 。 九人委员会长期为少数家族把持 , 形成某种寡头统治现象【41】 。 在兴建市政厅的年代 , 锡耶纳屡次遭遇内乱与外患 , 甚至使市政厅的建设在1310至1325年间一度中断 。 九人委员会内部斗争也时有发生 , 政局并不稳定 。 这使得壁画中的理想城市与乡村的景象宛若现实社会的反讽 , 倒是《坏政府之隐喻》可能比较贴近当时的真实情景【42】 。
意大利城市共和国自诞生之日起 , 就在罗马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夹缝间求生存 。 争斗中产生的圭尔夫派(亲教皇派)和吉伯林派(亲皇帝派)间的争斗绵延不断 , 宗族、阶级和党派间的冲突 , 造成城市共和国的政治生活极为动荡【43】 。 由于缺乏足够的政治共识 , 城市内部的凝聚力和整合度很低 , 这就为政治强人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44】 。 到14世纪中叶 , 意大利已有超过半数的城市共和国处于领主制的统治之下 , 以至于但丁在《神曲》中哀叹:“意大利所有的城市 , 怎会充满了暴君?结党结派的粗人 , 怎会成为马克鲁斯的同类?”【45】至文艺复兴时期 , 在意大利只有威尼斯保住了其自治共和国的地位 。 但此时的威尼斯已如罗斯金在《威尼斯之石》的开篇所言 , 成为一座助长虚华、滋生罪恶之城 。
无怪乎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历史给大多数欧洲近代早期的政治理论家留下了一个灰暗的教训:自治只是产生混乱的政治处方 , 要维护公共秩序 , 某种强有力形式的君主统治是必不可少的【46】 。 马基雅维利的《佛罗伦萨史》表明 , 城市共和国接连不断地遭受党争的困扰 , 城市内部贵族间、贵族与平民间、平民与庶民间的长期纷争是导致共和国衰败的根本原因 。 他在《君主论》中教导城邦之主同时效仿狐狸与狮子 , 甚至强调“君主为了维持他的国家 , 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47】 。 西斯蒙第是近代首位系统研究意大利城市国家的学者 , 他在十六卷巨著《中世纪意大利共和国史》中对意大利城市共和国之兴衰作了总体性的探究 。 在《有关自由人民之宪政研究》一书中 , 他更是以自由派的立场对锡耶纳的九人寡头政权作了极其苛刻的批判 。 他认为锡耶纳在12至14世纪间经历了七次大的政治革命 , 共和国内部各阶层、各派别间缺乏必要的平衡 , 是导致锡耶纳共和政权不稳定和衰败的最重要因素【4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