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历史文化研究论李白诗歌中描写的江河(四)03 江河意象在李白诗歌中的作用及审美意蕴04 余 论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论李白诗歌中描写的江河(四)
吴振华
第710期
03 江河意象在李白诗歌中的作用及审美意蕴 (三)情感的重要载体
李白是主观化强烈的抒情诗人 , 其情绪的变化有时起伏急骤 , 往往是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无缝组接 , 让人目不暇接 , 给人变幻莫测之感 。 而流水的变动性正好成为这种感情的对应物 , 因此 , 李白在抒情时常常运用江河流水的意象 。 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在满目愁苦开篇之后 , 突接长空万里送秋雁的壮阔景象 , 引起高楼酣饮、九天揽月的豪迈情怀 , 忽然又没有任何征兆地转入满腔的牢骚与悲愤 , 说:“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销愁愁更愁 。 人生在世不称意 , 明朝散发弄扁舟 。 ”这里的流水与愁情对举 , 相互比喻 , 成为一个李白式的独特意象 。
有时候 , 流水又成为深厚情谊的象征 。 如《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论李白诗歌中描写的江河(四)03 江河意象在李白诗歌中的作用及审美意蕴04 余 论】本诗显然以“桃花潭水”为核心意象 , 既是送别的环境 , 又是情感的载体 , 还是情谊的衬托物 。 还有《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 , 吴姬压酒唤客尝 。 金陵子弟来相送 , 欲行不行各尽觞 。 请君试问东流水 , 别意与之谁短长 。 ”结尾也是以流水与情感作比较 , 与前一首同一机杼 。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论李白诗歌中描写的江河(四)03 江河意象在李白诗歌中的作用及审美意蕴04 余 论
本文插图

当然 , 最经典的还是《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
前两句铺叙故人离别的事实及原因 , “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引起无限的羡慕 , 也惹发离别的愁绪 。 第三句高高托起 , 写到碧空的尽头 , 最后一句荡漾开来 , 让流入天际的长江的滚滚波涛承载自己无穷无尽的惜别之情 。 此时此刻的江水已经从客观的物象上升到唯美的抽象高度 , 成为李白内心起伏奔腾的情感之流的象征 。
这类借流水言情的诗歌 , 在李白集中几乎随处可见 , 如早年出川时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 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 ”尾联主观客观交织 , 一方面是诗人无限爱怜地依恋着故乡的流水 , 另一方面故乡之水也是温柔多情地慰抚着游子 , 万里征途上永远不离不弃地随着游子的行舟 。
(四)意境的重要元素
诗歌意境一般由物镜(客观的自然环境)和情境(典型化的境界中的独特情感)相结合而构成一个韵味隽永的艺术境界 。 李白特别钟爱水与月 , 因此很多诗的境界构成要素都不能缺少水月组合 。 如“天开白龙潭 , 月映清秋水”(《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 “镜湖水如月”(《越女词》) , “汉水旧如练 , 霜江夜清澄”(《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 “客散青天月 , 山空碧水流”(《谢公亭》)等 , 都是显著的例子 。 最典型的当属《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并序》:
乾元岁秋八月 , 白迁于夜郎 , 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 , 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 , 觞于江城之南湖 , 乐天下之再平也 。 方夜 , 水月如练 , 清光可掇 。 张公殊有胜概 , 四望超然 , 乃顾白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 , 而枉践佳景 , 寂寥无闻 。 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 , 以传不朽 。 ”白因举酒酹水 , 号之曰郎官湖 , 亦犹郑圃之有仆射陂也 。 席上文士辅翼岑静 , 以为知言 , 乃命赋诗纪事 , 刻石湖侧 , 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 诗曰:
张公多逸兴 , 共泛沔城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