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92岁爷爷心肺衰竭还能救吗?


心脏好比人体的发动机
发动机坏了就要维修
但有些发动机运行时间久了
维修不仅费力 , 风险也比较大
在临床上 , 给92岁患者手术已经是极高风险了
但当92岁患者遇上心脏手术
无疑是扔给医生一个“重磅炸弹”
而考验一家医院和医疗团队的
不仅仅是“拆弹”的勇气
更是“拆弹”的实力
92岁患者心肺功能衰竭
手术高危 , 进退两难
92岁于爷爷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 每年冬春季都会咳嗽、胸闷 , 常常需要住院调养 。 前段时间 , 于爷爷胸闷气急咳嗽更加厉害了 , 甚至出现了夜里平卧后胸闷 , 整夜端坐在床上难以入眠 , 本以为又是慢性支气管炎发作 , 但在当地医院住了1个月院 , 病情仍未好转 。
一家人慕名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 , 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他是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 , 同时伴有主动脉瓣重度钙化狭窄 , 大多数人的主动脉瓣有三个瓣膜 , 而于爷爷的主动脉瓣先天性只有两个瓣膜 ,由于瓣叶结构异常 , 长期受到血流的不断冲击 , 易引起瓣膜增厚、钙化、僵硬、纤维化 , 最终形成瓣膜狭窄 。 接诊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马量主任医师建议他住院治疗 , 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
浙大一院92岁爷爷心肺衰竭还能救吗?
本文插图
瓣膜增厚狭窄
住院评估发现 , 于爷爷心脏射血分数仅为30% , 不到正常人的一半 , 心功能衰竭 , 肺部也被感染 。 病情快速进展 , 他变得完全失去活动能力 , 不能下地走路 , 夜里躺在床上也无法平卧 , 整夜只能半躺着睡几小时 。
内科治疗没有任何改善 , 通过换瓣手术给于爷爷的心脏“换扇大门”成了治疗唯一手段 , 但由于他已92岁高龄 , 心肺功能差 , 同时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 外科手术死亡率STS评估高达37%(一般超过8%即为高危) , 开胸手术将面临巨大风险 , 但不手术于爷爷则面临随时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风险 , 诊疗一时陷入两难困境 。
多学科会诊 , 多科室护航
微创治疗解决难题
经过多学科会诊 , 专家团队决定施行复合镇静下局麻不插管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 局麻不插管的方式 , 不仅能减少气管插管对心血管的应激和刺激反应 , 还可以降低肺部术后感染的风险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只需开几个针眼 , 无需体外循环、无需心脏停跳 , 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 适合高龄高危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 。
于爷爷家人商量后接受了这一方案 。 医生为他麻醉后 , 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李伟栋主任医师从他大腿根部穿刺 , 将一根粗细不到6毫米的导管携带人工瓣膜及装置 , 从血管一直送到心脏瓣膜处 , 缓慢旋转导管逐渐释放瓣膜 , 通过精细调控 , 植入的人工瓣膜如花瓣一样在于爷爷心脏上完美绽放 , 手术成功!
支架瓣膜输送中
支架瓣膜植入释放
浙大一院92岁爷爷心肺衰竭还能救吗?
本文插图
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TAVR团队手术中
术后第2天可以下地 , 术后1周便顺利出院了 。 于爷爷说手术做完后走路也不喘了 , 胸口舒服多了 , 拉着马量医生和李伟栋医生的手说谢谢 。
浙大一院92岁爷爷心肺衰竭还能救吗?
本文插图
于爷爷顺利出院感谢医护人员
这项技术 , 专修“心门”
如果将心脏比作一个两室两厅的套房 , 主动脉瓣就是心脏的大门 , 这扇门打不开或是关不上都会对心脏造成损害 。
研究表明 , 随着年龄升高 , 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呈直线升高 , 7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高达13% , 而心源性死亡一直是中国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 主动脉瓣严重狭窄患者 , 会突发心绞痛、晕厥 , 甚至猝死 。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平均生存时间仅仅2年 , 可以说其比恶性肿瘤还要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