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培江扒一扒「清华系」的 AI 安防大佬们


_本文原题:扒一扒「清华系」的 AI 安防大佬们
袁培江扒一扒「清华系」的 AI 安防大佬们
本文插图
在中国做AI , 多多少少都与清华有着些关联 。
作者 | 张栋
传统的安防市场 , 清华学霸们纷纷登场 , 按下了彻头彻尾地改革之键 。
1978年 , 文革刚刚结束 , 改革开放正在酝酿 , 清华大学便在计算机系内部成立“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教研组 。
那年 , 清华大学共招收了6名硕士生 , 分别是张国煊、张轴材、王家钦、郑学忠、唐建邦、严隽薇;指导教师包括许万雍、黄昌宁、许尧瑞、石纯一、刘植帧等 。
这几位指导教师在随后的二三十年中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及中流砥柱 , 而6位首届硕士生也都先后成为各领域的关键人物 。
1990年 , 清华大学成立了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这个实验室曾连续三次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被评为A级实验室 。
重点实验室的特点是不仅仅要进行人工智能基础原理、基本方法的研究 , 也要研究应用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 。 在体现研究的前沿性的同时 , 体现多学科交叉和不同技术综合的特点 。
以计算机领域权威的CS Ranking指标来看 , 在2010-2020这10年间 , 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方向排名已位列世界第二 , 仅次于CMU 。
如果说清华是中国AI人才摇篮 , 其实在AI安防这个细分市场 , 也走出了不少英雄豪杰 。
海鑫科金董事长:刘晓春
袁培江扒一扒「清华系」的 AI 安防大佬们
本文插图
刘晓春是中国首批从事模式识别研究的企业家 , 1989年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专业硕士毕业 , 后就职于海军装备论证研究院某下属企业 。
1998年 , 他辞职创业 , 成立海鑫科金 。
他们先后研发了包括支付宝“指纹付”等多款热销产品 , 全国最大的十一亿库容的人像识别系统也均由海鑫科金提供产品、合作建设 。
就是一家这样曾经辉煌无数的公共安全信息化企业 , 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几乎所有老牌企业都曾遇到过的成长挑战及技术转型难题 。
幸运的是 , 刘晓春和他的海鑫科金在AI上也正在不断发力 。
前些年 , 他们成立了专注于大数据服务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海鑫科金AI研究院 。 同时 , 还积极与包括Intel、阿里、华为等企业进行合作 , 打造海鑫AI生态圈 。
“海鑫科金自成立以来 , 一直在做满足社会刚性需求的事 , 我们不会在锦上添花的事上付出太多精力 。 ”
刘晓春说 , 任何技术必须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 海鑫科金不会做埃菲尔铁塔式地研发 , 所有技术都必须要到市场上去验证它的成功 。
这样的发展思路在旁人看来也许有些平淡 , 缺乏故事和看点 , 但在刘晓春眼里:
说到AI安防的未来 , 这位清华人侃侃而谈:
“AI并非纸面技术 , 硬件、平台、网络的进阶 , 一定会带来产业的质变 。 ”
他认为 , 今天的AI创业 , 技术门槛越来越低 , 但应用门槛越来越高 , 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 。
也正因如此 , 每家公司后期都必须找到自身价值 。
于技术公司而言 , 算法的价值会逐步降低:一来开源不停、门槛渐低;二来没有生产成本 , 复制销售快过印钞 。
也就是说 , 算法的价值在于配套:要么配套工程、要么配套设备、要么配套应用软件 。
“AI应用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 每个人都有机会 。 ”
刘晓春对AI的未来信心满满 , 同时 , 他也认为即便如此 , 也要慎重创业 。
“我不太支持国家提的双创 , 创业的成功者凤毛麟角 , 失败者遍地都是 , 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会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 , 家庭资源、个人资源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