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培江扒一扒「清华系」的 AI 安防大佬们( 三 )


这些技术的演进与应用使得前面三大过程已经形成产品方案 , 从而也带动了行业的飞速进步 , 并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便让中国安防屹立世界之巅 。
“遗憾的是 , “分析”、“反馈”这两大环节却未能在过去十多年中得到实质性发展 , 导致这一领域的产业信息化没有真正完成闭环价值的提供 。 ”
分析是对于前端IPC采集的数据真正具备自动化价值提炼的能力;反馈是指拥有基础提炼能力之后 , 再结合用户需求 , 形成应用生态 , 能够真正给客户带来价值 。
杨帆笃信 , 对于后面两个环节的补强便是商汤发力安防的机会点所在 , 商汤也会竭尽全力对一个成熟行业的不成熟环节进行商业化重构 。
在顶尖人才及众多原创技术的助力下 , 今天的商汤安防已经硕果累累 。
眼下 , 商汤的安防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30多个省 , 参与了总计超过十万路大规模的城市级视频分析系统的建设 。
另外 , 商汤的AI安防产品矩阵也已成型:包括2018年全新发布的SenseFoundry方舟城市级视觉开放平台、已经投入实战的SenseFace人脸布控实战平台等等 。
通过AI掘金志 , 杨帆还分享了他对于AI技术型公司如何在安防行业更好活下去的三点看法 。
一、透彻理解行业本身的运作模式 , 对于技术型公司而言 , 不可只往技术端走 , 不往客户端走 。
这一点看似老生常谈 , 但实际能够贯彻执行的公司少之又少 , 每一个行业都有其自身运行法则及内在规律 , 如何更好理解用户需求才是重中之重 。
二、技术实力才是为各个行业带来本质革新的绝佳武器 。
如果只往客户端走 , 或者轻视了技术端 , 那么后期被对手追上、赶超只是时间问题 。
而这就考验一家公司的产品化能力 , 如何能够更快更好地将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相互结合是每一家技术型创业公司的必修课 。
三、需要学会扬长避短 。
每个行业中的每个玩家都有自己的优势、长处;但市场化比拼较为综合 , 这个过程中 , 需要一边打仗一边调整 , 尽可能地发挥出自身最大价值 , 而非跟风调整 。
他举例 , 正如安防行业内近期热议的‘软件定义’命题 , 孰对孰错?
其实通过已经非常成熟的手机、IT等行业就可发现 , 大量的公司通过软件挣钱、通过硬件挣钱、通过服务挣钱 。
也就是说 , 无论是做软件还是做硬件 , 每一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 最终还是要看自身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少价值与服务 。
在高速行进的AI安防赛道 , 传统安防公司会不停地强调客户服务 , 同时发展技术能力;技术型公司则要一方面讲技术 , 一方面紧紧贴住用户 。
谁先抵达技术与用户交叉的中点 , 谁就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
触景无限首席执行官:肖洪波
袁培江扒一扒「清华系」的 AI 安防大佬们
本文插图
肖洪波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 , 曾任惠普、CA中国技术顾问、IBM 资深信息架构师、UIUC高等媒体研究中心图像组项目负责人 。
2010年 , 肖洪波与陆凡(合作伙伴)一起 , 在北京成立触景无限 。
过去十年中 , 触景无限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 , 甚至有点坎坷 。
触景无限创业伊始选择的路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前端感知” 。
在当时的国内 , 甚至国际上都没有足够成功的先例 , 触景可谓摸着石头过河 。
但凭借对市场的敏锐认知和自信 , 触景无限先于行业摸清了“前端感知”:云端AI的必要补充 , 边缘智能的深层应用 。
近几年边缘智能的突破式增长 , 印证了当初决策的正确性 。
这一坚持也让触景无限领先市场跨入这一行业 , 为用户提供更加成熟稳定的前端感知产品 , 成为了边缘智能产业的头部企业 。
漫漫十年 , 触景从无到有 , 逐渐成为拥有顶级软硬件研发团队 , 海内外五家子公司、七大行业覆盖、数十家行业客户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