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车行天下:中国汽车报,比亚迪成立半导体公司、英飞凌收购赛普拉斯,汽车芯片产业格局能否改变?|( 四 )


汪玉认为 , 制造芯片应该是定义芯片的过程 , 一定要找到应用领域 。 因此 , 车厂应该和芯片企业紧密合作 , 这也是未来的趋势 。 在比亚迪半导体的内部重组中 , 正是贯穿着这一思想 。 通过内部重组 , 比亚迪半导体受让宁波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100%股权和广东比亚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 并收购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智能光电、LED光源和LED应用相关业务 , 集中了比亚迪内部的所有相关资源 。 比亚迪认为 , 与比亚迪电池业务拆分的逻辑相同 , 半导体业务也是规模经济 , 只供应比亚迪的终端产品 , 无法达到半导体业务良性发展的规模需求 , 没有足够的出货量保证 , 自建供应链在某个阶段开始 , 就从优势变成劣势 , 即成本无法继续降低、投入难以继续加大、成本就会逐渐上升 , 而跳出这种恶性循环的途径 , 就是将供应链企业独立 , 以破除客户担心 , 进入更大市场来满足半导体与电池对规模的要求 。
汽车芯片与消费电子的芯片产业也有不同 , 消费电子芯片市场年出货量可达千万级别以上 , 供应自己的终端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对规模的要求 。 但在汽车芯片领域就很难做到 , 如比亚迪半导体 , 即便比亚迪汽车所有IGBT芯片都采用自家产品 , 出货量也有限 。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估算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中 , 自供IGBT芯片比例应超过70% , 由此推测比亚迪车规IGBT模块2019年出货量约为20万套 , 营收约为6亿元 , 再加上工业控制领域的进展 , 年营收或超10亿元 。
当前 , 全球汽车年销量约9000万辆 , 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过百万辆 , IGBT芯片的市场容量其实非常大 。 根据全球最大IGBT芯片供应商英飞凌2019年财报 , 全球IGBT功率管与模组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62.24亿美元 , 同比增长17.4%;其中英飞凌独占28.6%市场份额 。 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 比亚迪半导体要突破规模限制 , 惟一的方法就是独立参与市场竞争 。 外界认为 , 科创板开设以来 , 众多半导体公司前赴后继上市 , 再加上政策对半导体产业支持 , 让资本趋之若鹜 。 比亚迪半导体此时独立并准备谋求上市 , 也就并不意外了 。
业内对汽车芯片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 鲍海森认为 , 汽车芯片相对于传统消费类芯片 , 具有市场份额非常稳定、产品规模、销量随汽车智能化程度和汽车市场销量稳步增长的优势 , 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2%左右 , 尤其随着汽车“新四化”趋势 , 为自主芯片带来新的切入机遇 。
在国内 , 业界对于芯片的自主研发一直热议不断 , 至今基本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意见 , 主要包括 , 一是营造环境 , 由相关部门牵头制定保证汽车芯片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相关标准 , 创造适合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推进发展 , 鼓励相关行业进入汽车芯片领域 , 规划从原材料到母机、芯片到系统的完整芯片产业体系架构 , 促进产业有序发展;三是加快自主化 , 建立芯片供应商与主机厂、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 , 聚合力量 , 攻关开发关键核心技术产品 , 加快国产化替代步伐;四是扩大开放 , 鼓励外企把包括晶圆生产、封装、测试等产线转移到中国 , 避免今后意外事件对汽车产业的影响;五是吸引人才 , 利用当前许多国外院所、企业大规模减员裁员时机 , 吸引海外人才;六是组建产业联盟 , 围绕行业不断进行交流、研讨 , 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
潮车行天下:中国汽车报,比亚迪成立半导体公司、英飞凌收购赛普拉斯,汽车芯片产业格局能否改变?|
文章图片
时至今日 , 国内企业也在努力追赶国际水平 , 除了中车时代、比亚迪拥有第四代IGBT芯片技术之外 , 产业链商的核心技术之一光刻机也在逐渐取得新进展 。 3月份以来 , 中国安芯半导体公司陆续有两台光刻机出货 , 其国产化率高达70% , 并且已经交付使用 。 其中一台光刻机的用户是海康威视 , 主要用于医疗检测制品 。 目前 , 我国国产光刻机的整体水平大致在90纳米左右 , 中科院在22纳米光刻机技术自主研究上有所进展 , 虽然比国际先进水平5纳米还有差距 , 但毕竟已经迈出了自主研发的重要一步 。 至今 , 我国成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前期投入已经达到3387亿元 , 目的就是为了扶持国产芯片、光刻机等半导体行业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