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李礼辉最新分享:未来的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数字货币将居于核心地位( 二 )


第二 , 它可能更加容易促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 法定数字货币的存款只要满足条件 , 取出存款很容易 , 就会引起某一家银行的支付危机 , 而且引起连锁反应可能会促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
第三 , 在法定数字货币这种架构下 , 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调控有更加直接的权力 。 在法定数字货币的情况下 ,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可能大幅度扩张的 。 但是在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 , 中央银行就必须向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支持 。
根据央行官员披露的有关信息 , 对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DC/EP做一些解读 。
【数字货币:李礼辉最新分享:未来的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数字货币将居于核心地位】 一是采用双层运营投放体系 , 传承间接发行模式
应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 , 法定数字货币可以采用“中央银行一公众”的直接发行模式 。 在直接发行模式中 , 中央银行可以拥有货币市场调控的绝对权力和能力 , 可以直接吸收公众存款 , 这就将限制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货能力 。 如果选择法定货币“中央银行一商业银行一公众”的间接发行模式 , 则将传承现行的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传承现行模式的好处是节约和稳健 。 一是不必另起炉处再造金融基础设施 , 有利于节省投资;二是不必除旧布新重构货币发行与管理格局 , 有利于管控风险;三是不必瞻前顾后衔接不同特性的货币发行模式 , 有利于稳定市场 。
二是采用并行技术路线 , 坚持央行中心管理模式
有人认为 , 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无法达到超大市场零售别的高并发需求 , 目前宜保持技术中性 , 不依赖单一技术 。 可以采用“赛马”机制进行技术路线的竞争 , 指定不同机构采取不同技术路线并行研发 , 通过技术竞争和市场选择实现法定数字货币的系统优化 。
央行应该会坚持中心化的管模式 , 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 , 保证货币调控的效率 , 防止金融机构货币超发 。 央行对智能合约一直保持审慎的态度 , 但可能会支持有利于货币职能实现的智能合约技术应用 。
三是采用“账户松耦合”方式 , 替代货币M0
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电子化支付工具采用“账户紧耦合”方式 , 要绑定银行账户 , 通过银行账户进行价值转移 , 在实名制的账户管理制度下 , 无法实现匿名支付的需求 。 法定数字货面可以采用“账户松耦合”+电子钱包的方式 , 脱离银行账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 , 减轻交易环节对金融中介的以来 , 并且在央行许可的范围内实现可控匿名支付 。
目前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可能只限于替代M0 , 即流通中的现金 , 而非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 , 这取决于对我国的M0、M1、M2实际市场需求和数字化程度的判断 。
在我国 , 微信支付、支付宝应用数字技术 , 构建以信任链接为纽带的支付和生活服务平台 , 突破传统支付模式 , 已经实现十亿级的直线链接 。 微信支付、支付宝占领了零售支付市场 , 现金、ATM的交易笔数不断缩减 , 银行卡成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账户卡 , 退守大支付市场 。
我国设计中的法定数字货币理论上可以脱离网络、脱离银行执行价值转移 。 但最终能否替代传统货币形式 , 取代新兴的电子支付工具 , 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和主要支付工具 , 将取决于4个关键因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具备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虚拟货币 如何定义公有区块链社区的coin或 token?有的强调数字技术特征 , 将coin称为“加密数字货币”;有的强调金融属性 , 将 token称作“通证” 。
我的粗浅看法是 , 如果认同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关于交换权的契约” , 应强调“交换权”的经济依托及其金融属性 。
coin或 token不仅在虚拟社区内成为价值标记和支付工具 , 而且可以与法定货币交易 , 形成交易价格 , 也就具备了金融工具属性 。 因此 , 将coin或 token定义为“虚拟货币”可能更为贴切 。 同时应该明确 , 虚拟货币如果没有合格发行责任主体、没有实体资产支撑、没有足够的信用背书 , 也就区别于法定数字货币 , 也区别于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