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名将李光弼的悲剧人生是怎么造成的( 二 )


嘉山之战天宝十五年(756)四月 , 朔方军大败史思明后 , 一直追击到博陵(今河北定州) 。 史思明集众固守 , 唐军攻城十日不下 。五月 , 郭子仪、李光弼决定撤围回军常山郡 。 不甘心失败的史思明 , 率数万人马尾随而来 。唐军乘机回军反击 , 在沙河(今河北行唐、新乐之间)再败史思明 。 安禄山得知史思明连战皆北 , 命大将蔡希德率2万步骑来救 , 又命范阳守将牛廷玠率万余人南下 , 配合史思明夹击唐军 。郭子仪、李光弼进至恒阳(今河北曲阳)时 , 与携五万余众而来的史思明相遇 。 面对拥有大量精锐骑兵的叛军 , 郭、李二人再次采用了以逸待劳的战术 , 命军士深沟高垒 , 严防死守 。 但夜晚却不断派死士夜袭叛军营帐 , 使叛军穷于应付 , 无法休息 。五月二十九日 , 唐军事先于嘉山设伏 , 诱叛军前来 , 被疲劳战术搅得心浮气躁的史思明果然上钩 。 当盘军进入嘉山唐军伏兵四起 , 叛军溃败 , 阵斩4万级 , 缴获战马五千匹 。史思明被打得披发赤足 , 逃往博陵 。 李光弼乘胜追击 , 进围博陵 , 郭子仪准备北进范阳 。 嘉山大捷 , 唐军声威大振 , 河北十余郡的地方官吏和军民纷纷起来杀死叛军守将 , 归顺唐军 。当时的形势对唐朝来说可谓一片大好 , 哥舒翰在潼关据险死守堵住叛军西进关中之路 。 郭子仪、李光弼在山西、河北爆锤史思明 , 打的安禄山首尾难顾 , 当他得知唐军开始威胁老巢范阳时 , 一度决定回师范阳另谋他途 。就在此时 , 唐玄宗估计觉得事儿不够大 , 给自己这个“干儿子”送了一记神助攻 。他强逼哥舒翰放弃潼关天险 , 出关与叛军野战 , 结果唐军惨败 , 哥舒翰也被俘而降 。 潼关失陷将安史之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不但关中地区惨遭涂炭 , 连战连捷的河北唐军也不得不转入守势 。兴唐名将李光弼的悲剧人生是怎么造成的
太原之战郭子仪在收到“哥舒翰败 , 天子入蜀 , 太子即位灵武”的消息后 , 不得不放弃河北地区的胜势 , 率军奔赴灵武护驾 。叛军兵入关中后 , 在山西、河北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 , 李光弼只能以弱势军力苦苦支撑 。他先是连挫叛军多次进攻 , 还在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巧施“美马计”弄走了叛军几百匹良马 , 气的史思明暴跳如雷 , 但面对跨越黄河两岸三城相连的河阳坚壁 , 史思明始终无可奈何 。但在河北则是另一番景象 , 史思明率领的叛军迅速南下 , 再夺常山郡席卷河北全境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正月 , 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上党(今山西长治)、高秀岩自大同(今山西朔州东北马邑)、牛廷玠自范阳(今北京城西南)会兵10万 , 围攻李唐龙兴之地 , 惨烈的太原攻防战 , 就此拉开序幕 。这时 , 朔方军精锐都被郭子仪带去护驾 , 李光弼手下只有河北兵士五千人 , 即便算上地方团练也不足万人 。面对叛军滔天势焰 , 李光弼账下诸将都惶惧不安 , 主张凭借晋阳坚城死守 。 但李光弼确认为守城必辅以野战 , 他力排众议分精兵在山中埋伏 , 自己则在城中动员军民挖壕筑垒 , 并事先打制了几十万块土坯砖 , 一旦城墙破损马上便能修复 。兴唐名将李光弼的悲剧人生是怎么造成的
对于心中揣测的诸将 , 他当众将一把小刀放在靴内 , 并立誓“城在人在 , 决不投降” 。李光弼“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 迅速感染了唐军将士 , 当叛军攀城仰攻时 , 唐军上下以死相搏 , 堪堪顶住了叛军的狂潮 。史思明见仰攻坚城部署损失太大 , 便从山东运取攻城器械 , 并以三千蕃兵护送 , 不料这正好成了潜伏唐军的盘中餐 , 埋伏已久的唐军一拥而上 , 将蕃兵全歼 。除此之外 , 李光弼还打起了地道战 。 他先派人挖掘地道通至城外 , 然后另派将领出城诈降 。 久困太原不能得手的史思明大喜过望 , 以为坚城唾手可得 , 不疑有他 。等到约定的时间 , 唐军果然打开城门出城伪降 , 但等到诈降唐军快要接近叛军大营时 。 营中突然地陷 , 摔死千余人 , 一时烟尘弥漫 , 乱做一团 。 唐军乘机擂鼓呐喊 , 猛烈冲击 , 一战歼灭叛军万余人 。就在太原攻防战进行最为激烈之时 , 叛军内部却发生了惊变 , 安禄山被儿子给剁了 。安庆绪继位登基 , 没了安禄山镇场子 , 要说史思明心里没想法我是不信的 。 恰好 , 安庆绪命史思明回守范阳 , 只留下蔡希德等继续围困太原 。史思明率军返回范阳后 , 叛军攻势渐弱 , 李光弼敏锐察觉到了叛军的变化 , 感觉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效仿田单破燕的“火牛阵” , 将两百多头耕牛分为四队 , 牛头绑两把尖刀 , 牛尾捆扎浸油麻布 , 趁夜色偷偷出城 , 在敌营前点燃牛尾 ,黄牛发疯般地冲进敌营 , 唐军趁火势、借牛威 , 鼓噪杀入敌军大营 , 被踩死、烧死 , 斩杀的叛军多达六万之众 , 太原之战以唐军大胜告终 。太原之战奠定了山西战争态势 , 也为日后唐军收复两京打下了基础 。 此战之后 , 唐廷任命李光弼为太尉 , 兼兵部尚书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进封魏国公 , 实封八百户 。邺城之战公元757年(至德二年) , 唐军在回纥帮助下克复两京 , 随即光复河南诸郡 , 逃至邺城的安庆绪 , 集合上党(今山西长治)、颖川(今河南许昌)、南阳(今邓州)等地叛军汇聚邺城 , 手下又有了6万余人 , 准备和唐军在城下决战 。乾元元年(公元758)九月 , 李亨命郭子仪、李嗣业等七镇节度使 , 领兵二十万(号称六十万) , 围攻邺城 , 同时又名又命李光弼、王思礼两节度使率所部助攻 。 这几乎是唐庭能够动用的全部军队 , 可以看出唐朝对于邺城之战的重视 。但诡异的是数十万唐军居然没有指派一个将领统一调度 , 而是任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 监督各军行动 。 唐军前线军事行动的决定权 , 落在一个宦官手中 , 成了唐军溃败的伏笔 。邺城之战初期 , 唐军行动顺利 , 在卫州(今河南卫辉)、愁思冈(邺城西南)连败安庆绪叛军 。 叛军退回邺城死守 , 安庆绪派人向身在范阳的史思明求助 , 许“让帝位”以求史思明发兵相救 。史思明带胡兵十三万人自范阳南下救援邺城 , 十二月 , 史思明击败唐军崔光远阻击 , 夺占魏州(今大名北)后 , 按兵不动 , 坐视唐军与安庆绪叛军在邺城血战 。唐军在邺城城下 , 昼夜攻城 , 但叛军和城中百姓早已得知洛阳破城后 , 被回纥兵洗劫蹂躏的惨状 , 反而同仇敌忾协助叛军拼死守城 , 让唐军围攻数月不能得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