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明从仁#普洱茶品饮初步


就品饮来说 , “品”和“饮”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 。 “饮”更多体现的是功效性、便利性 , 主要满足的是人们解渴、保健功能等生理性需求 。 “品”则不同 , 它更像对一个艺术品进行欣赏的过程 , 满足人们感官愉悦以外更深层次的的精神需求 。 普洱茶爱好者想要提高自己的品饮能力 , 就必须静下心来 , 放弃个性的、主观的观念 , 经过认真地对不同茶区、不同年代、不同仓储条件的茶品进行对照 , 找出不同茶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不断积累品饮经验 , 慢慢地对普洱茶建立起一种全面系统的认识 。
【#滇明从仁#普洱茶品饮初步】在平时的品饮过程中 , 我们可以把普洱茶内质部分的气息、滋味、汤感、水路、生津、回甘、喉韵等进行细分 , 为我们全面客观的认识普洱茶提供帮助 。
气息:气息指的是可以用嗅觉来分辨的气味 , 对普洱茶来说 , 首先要排除其烟、酸、霉、焦、臭、腥、馊等由于不正常工艺或存储不当产生的杂异味 , 再对香气部分进行辨识 。 香气以细腻、纯净、持久、香入汤水为优 。 对于新的生茶来说 , 其香气是“宜沉不宜扬”的 , 如果新茶就呈现太多品种香以外的发酵香和高温香 , 表面上似乎很好 , 但它违背了普洱茶的正常工艺 , 而且由于过早消耗一些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基础物质 , 今后就很难达到理想的陈化效果 。
滋味:茶汤的滋味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可溶于水的呈味物质的一种综合感受 , 分为涩味、苦涩味、苦味、甜醇味、酸辛味等 。 滋味主要是判别茶汤的浓淡、强弱、爽涩、纯异、鲜滞等 。 就苦涩度来说 , 茶品苦涩与否并不是判断普洱茶是否优良的唯一标准 。 普洱茶生茶由于茶多酚含量较高 , 大多数都比较苦涩;加之晒青工艺对鲜爽度造成一些影响 , 如果按照“名优”茶的判断标准都应该都是缺点 , 但这些恰恰是普洱茶转化的基础 , 在品饮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区别对待 。
#滇明从仁#普洱茶品饮初步
本文插图
汤感:汤感指的是茶汤的溶液状态 , 体现茶汤的厚和薄、绵软和生硬、滑和沥、融合和散乱、轻重等口感 。 区别于其他茶类 , 汤感是普洱茶的优势指标 , 一般在冲泡中普洱茶注重汤感 , 乌龙茶更注重香气 。
水路:水路指的是饮茶过程中汤水流过整个口腔和喉咙的感觉 ,, 通常以粗细程度来做区分 , 以细致为优 。 一个茶水路的粗细除了和茶叶品种和嫩度有关系 , 也跟工艺有关 , 一般情况下 , 小叶种比大叶种细 , 而级数越老的茶就越粗 , 级数越嫩的茶就越细 。 大部分普洱茶由于叶种和工艺等原因 , 新茶都不会太细腻 , 但随存储年代的延长 , 水路会慢慢变得细致 。
#滇明从仁#普洱茶品饮初步
本文插图
生津和回甘:生津是茶叶内容物质刺激口腔唾液腺分泌的过程 。 回甘是喝茶后口腔的回味过程 , 也是普洱茶的优势指标 。 一般从生津回甘的速度、强度、持续性以及生津回甘的部位进行判别 。
喉韵:喉韵是普洱茶韵味的主要部分 , 是茶汤内容物质在品饮过程中给予喉部的体验过程和回甘生津紧密相连 。 茶园茶不会有喉韵 , 其体验一般集中在口腔前部的唇齿之间;不是所有的古树茶都有喉韵 。 喉韵的有无、深浅、留存等是目前区分古树茶和茶园茶 , 高级茶和大众茶的唯一共性指标 。
以上几个指标辨识 , 不但可以让我们对同一茶品容易产生记忆 , 而且能够在对比不同茶品时给我们对照 。 指标是相对细分的 , 其本身是连贯的 , 相辅相成的 。 在品饮中既要学会细分 , 也要能综合统一 。 认识事物是循序渐进的 , 如果说香气、滋味、生津、回甘是表相的认知 , 那么汤水和韵味就成了品饮提高的关键 , 对普洱茶保持敬畏、保持耐心 , 随着品饮实践的不断深入 , 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也变成了品饮高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