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老大■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土壤中发展的耕读文化( 四 )
耕读精神和耕读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人生活方式 , 不仅反映了他们的人生情操和旨趣 , 而且对其人生理想和治学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也在更高的层面上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程 。
与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后的大部分时期不同 , 中国社会早在春秋之时即因为孔子所开创的民间教育的兴起 , 促进了民间讲学的繁荣 。 即使在偏远的乡村 , 也有读书人或避乱隐居 , 或世代生活于湖边乡下 。 他们一边劳作 , 一边读书 , 或方塘半亩、或草屋几间 , 或耕作稻粟、或渔樵桑麻 , 或为佃户只能夜半读书为文 , 或略有家产可以凭几吟诵寒梅诗札 , 耕读也因之成为中国的一种乡村文化特色 。 在那个没有公共图书馆的社会里 , 不少地区的藏书楼、书院都起到了文化聚集与扩散的功能 , 并在物质和精神上支持着耕读文化的发展 。 事实上 , 读圣贤书不是某一个阶级的特权 , 而是整个社会对所有人的一种道德要求 , 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于文化传承和扩散的社会使命感 。
耕读是“耕”与“读”在精神上的高度结合 。 有“读”之“耕”体现了读书是为了做到明心见性和安身立命 , 有“耕”之“读”才能保证做到格物致知、洞察世事 , 修身、齐家、治国 , 而不是为了区区稻粱之谋 。 正因为耕读的精神已经内化在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中 , 融入中国人的血液 , 因此 , 所谓的耕读才不是皓首青灯伴古卷 , 而是意味着通过读书与圣贤对话的一种情趣和责任 , 耕读历来不是他们一种带有矛盾心态的选择 , 因为对耕与读的任何选择 , 并不意味着对另一种选择的放弃 。
耕读正是士大夫借以养其浩然之气、保持人生气节的一种生活方式 。 在这种“子孙相约事耕耘”(见李商隐《子初郊墅》)的生活方式中 , 形成了自己践行忠孝仁义、坚守读书人气节、报国入世等人生抱负 , 体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抱负 。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陶渊明种豆于南山、王夫之隐于湘乡山中等 , 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 直到民国时期 , 一些老派文人仍然对此种人生方式依依不舍 。 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 , 耕读文化对中国传统文人的治学理念和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 。 明代学者陈白沙的教学方法即是带上弟子去游山 。 所以 , 耕读文化可以铸造真正的学术 , 在中国文化中 , 很多传世名著成于耕读之中 。 徐霞客跋涉于荒山野岭 , 顾炎武“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等等 , 正是耕读文化的自然延伸 。 (本篇完)
推荐阅读
- ■曾经进攻过中国的8个国家:如今是什么下场?有两国早已不复存在
- 吕洞宾:八仙是怎么排名的?为何这样排名?
- 早晚历史宁当老二,曹操也不敢小看,李典:三国历史中低调的黑帮老大
- 旅行書大小几十种,隔壁乡镇都听不懂对方说啥,中国方言最复杂的省份
- 若水斑斑中国古代“秋冬行刑”:春夏季节不处决犯人
- #李自成#1993年中国老照片: 图1已经绝迹、图4有钱人标配、图8现仍买不起
- 「秦始皇」为什么越南归中国统治千余年后独立,其深层原因是什么?
- 一轮明月耀天心NH国运鼎盛,世界大同,《推背图》预测2040年中国上空将出现罕见天象
- 『蜀汉』中国古代为什么不攻打更大的疆域?
- 盛亮谈历史以周为国号朝代,政权有哪些呢?,我国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