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丽LittleLily#你的针灸疗效能翻倍哦,掌握这12种针灸手法

1、
进针候气法
针刺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施行适当的补泻手法 , 才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针刺有无得气 , 是决定补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 , 气至而有效” 。 这就明确指出了一定要得气 , 才能生效 。 《针灸大成》说:“用针之法 , 候气为先” 。 《标幽赋》说:“气速至 , 而速效 , 气迟而不治” 。
由此可见 , “得气” , 是取得疗效的必要前提 。
笔者在临床上也观察到 , 得气快的病人 , 疗效比较好;得气慢或不得气的 , 往往收效慢或效不著 。
因此 , 在临床上如遇有针刺不得气的病人 , 可采取如下的措施来促使得气 。
一、留针候气法
《素问·离合真邪论篇》说:“静以久留 , 以气至为故 , 如待所贵 , 不知日暮 , 其气已至 , 适而自获 。 ”
说明留针待气 , 要全神贯注观察针下感觉 , 慎守勿失 。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 大约留针10~20分钟左右 , 有时不必动针 , 经气可自来 。
二、循摄法
《金针赋》说:“气不至者 , 以手循摄 , 以爪切掐 , 以针摇动 , 进捻搓弹 , 直待气至 。 ”
杨继洲在阐发《金针赋》中以手“循摄”的方法时说:“凡下针 , 若气不至 , 用指于所属部分 , 经络之路 , 上下左右循之 , 使血气往来 , 上下均匀 , 针下自然气至” 。
这种循摄催气的方法 , 笔者在临床应用较多 。
三、捻转捣动法
陈会在《神应经》中指出:“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 , 细细动摇 , 进退搓捻其针 , 如手颤之状 , 谓之催气” 。
这种方法是摇针、提插、捻转相结合的催气法 。
【#徐小丽LittleLily#你的针灸疗效能翻倍哦,掌握这12种针灸手法】笔者也经常采用 , 以达到针下气至的目的 , 然后即须抓紧时机施行补泻手法 ,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经气已至 , 慎守勿失” 。 《标幽赋》指出:“目无外视 , 手如握虎;心无内慕 , 如待贵人” 。这样才能达到针刺补泻的目的 , 而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2、
控制针感方向法
在远处取穴进行针剌补泻手法时 , 如能使针感到达病所 , 疗效一般较好 。
《针灸大成》中记载:“转针向上气自上 , 转针向下气自下” 。 《针灸节要》中说:“内捻转使气下行至病所 , 欲外捻针使气上行 , 直过所针一二寸” 。
这些方法不一定都能达到目的 。
笔者在临床上多采用按压法
笔者曾治牙痛患者 , 取合谷穴 , 用左手拇指按压合谷的下方 , 同时右手持针 , 针尖斜向病所 , 施术后针感沿经上行到达病所 , 而牙痛即止 。
或用接气通经法亦可 , 如治坐骨神经痛 , 针环跳穴若针感向下不能过膝时 , 可在该经阳陵泉再下一针 , 针感即可到达足趾部 。 这种方法在临床上较易取效 。
3、
捻转飞旋法
《医学入门》说:“以大指次(食)指捻针 , 连搓三下 , 如手颤之状 , 谓之飞 。 ”
临床操作时以捻转补泻为主 ,
泻法一般连续用较大的幅度捻转数下 ,
然后放手 , 拇、食二指张开 , 如飞鸟展翅之状 , 捻时食、中指内收 , 针体内转 , 放时食、中指外伸 , 针体向外转 , 一捻一放 , 反复数次 , 可使针感增强 。反之 , 捻转角度小之飞旋手法为补法 。
曾治一胁痛患者 , 剧痛半月未愈 , 遂取阳陵泉行捻转飞旋泻法 , 针到病除 , 取得立竿见影之效 。
4、
提插捻捣法
这种方法是在进针得气后 , 针在天与地部之间 , 进行间歇性的捻捣 , 或持续性较长时间的捻捣 。
间歇性一般每隔几分钟捻捣1次 , 每次根据不同病情捻捣数秒至数分钟 , 可反复数次 。
多用于泻法 , 适用于一切痛证 , 能发挥镇痛、镇静和消炎等作用 。
5、
进退震颤法
以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 , 作较快速的小幅度进退震颤动作 , 使针身发生轻微颤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