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刘九庵: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
文章图片
古代书画作伪 , 追溯其源 , 可以从古代传播手段、保存条件不发达寻见端倪 。 历代著名的书画作品 , 大多有临摹本传下来 , 其最初不过是为了使更多的人能欣赏得到 , 或者因年代久远 , 为保存其面貌 。 例如 , 唐代摹王羲之作品 , 当时没有照相、制版技术 , 想看也看不到 , 只有摹下来 , 搞几个副本 。 有了这些临摹本 , 就出现了鉴别的问题 , 孰是原本 , 孰是临摹本 。 对书画名家和名作 , 有人爱好、索求 , 就有了价值 。 随之又出现了“代笔、”“改”“造”等现象 。 无名者代有名人的笔(包括师生、父子相代) , 小名头改大名头 , 甚至生搬硬造 , 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作伪了 。 所以说 , 作伪的历史与书画鉴别的历史 , 是相应发展的 。
历来书画作伪的方法很多 , 溯其源流基本可归纳为六种 , 即:摹、临、仿、代、改、造 。 这里所指的六种方法 , 主要是早期的做法 , 不包括现代博物馆的复制 , 概念亦稍有不同 , 下面将逐述及 。
书画辨伪 , 说难则难 , 说易则易 , 主要是要抓住关键 。 书法与绘画各有特点 , 鉴别方法亦不同 。
鉴别法书作品真伪 , 首先看用笔 。 书法贵在用笔 , 用笔贵在用锋 , 有“正锋”“中锋”“藏锋”“出锋”“侧锋”“偏锋”之说 。 掌握每一名家的用笔特点、书体变化及风格精神 , 是鉴别法书的重要条件 。
鉴别绘画作品的真伪 , 更重要的是看其作品的用墨、用色、笔墨构图 。 题材的广泛 , 反映出不同时代的风格和个性 。 绘画的用墨用色 , 主要是青绿浅绛着色的烘晕 , 以及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 , 有“墨分五彩”之说 。 笔墨就是作品表现对象的用笔个性 , 包括用笔的形式及无穷的变幻 , 而使作品达到形神兼备 。 重点掌握名家作品用墨、用色及笔墨构图的特点 , 是辨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
文章图片
摹
所谓“摹” , 就是对原作真迹的摹写 , 又称“影拓”或“移画” 。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 , 在他的《论画》里就有“模(同摹)写要法”一则 , 比较扼要地论述了摹画的方法 , 如:“以素摹素 , 其素丝邪者不可用 , 久仍还正 , 则容仪失 。 ”南朝齐谢赫著《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上的“六法论” , 其中也有“传移模写” , 是他对临摹的进一步总结 。
古代名画的临摹 , 从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来看 , 最早的要算顾恺之 。 据米芾《画史》记载 , 他收藏晋代第一幅画就是顾恺之《维摩天女飞仙图》 。 并记他当时在颍州公库里 , 看到唐代诗人杜牧摹顾恺之《维摩百补图》 , 称赞杜摹之本“光彩照人” 。 惜此摹本已不可见 , 仅存记载而已 。
北宋李公麟《摹唐韦偃牧放图》 , 并在图的右上方篆书“臣李公麟奉敕摹韦偃牧放图”的款识 。 李公麟是最擅长临摹的 , “凡古今名画 , 得之必摹临 , 蓄其副本 , 无所不有” 。 《宣和画谱》中著录有他的作品107件 , 摹唐人的作品9件 , 竟无一幅流传下来 。 但未收入《宣和画谱》的这卷巨迹 , 却得以保存于故宫博物院 。
书法中的临摹 , 似更早于绘画 。 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法帖刊误》中指出:“尚书宣示帖 , 钟(繇)王真迹本 , 在王丞相导家 , 导过江时藏衣带中以遗逸少(王羲之) , 逸少以遗王修 , 修死其母以修平日所宝 , 并入棺 , 真迹遂绝 , 此本右军所临也 。 ”此帖刻于《淳化阁帖》中 , 定为魏钟繇书 , 黄氏鉴定为王羲之所临本 。
唐太宗(李世民)获得王羲之的《兰亭序》后 , 即命当时的供奉拓书人冯承素、韩道政、赵模、诸葛贞等四人 , 各拓数本 。 目前传世的几件摹本中 , 就以传为冯承素细笔勾摹本 , 最忠实于原作底本 。 笔画里形成的“破锋”“断笔”等 , 都很仔细地一一描出 。 其中的“每”字 , 先用较浓重的墨写成“一” , 后用淡墨增加成“每”字 。 其摹拓之精 , 勾填之妙 , 非他本可比 。 南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即载有冯承素等《兰亭序帖》 , 并署“贞观五年八月廿九日 , 臣承素奉敕模”的款识 , 详细地记述了帖中“长”“怀”“暂”等字的钩摹笔法 。 岳氏认为:“故凡亲见真迹 , 其临摹之手 , 不约而同 。 ”
推荐阅读
- 吉祥说历史前两锤砸死两金将,第三锤只一扫,金兀术就跑了,岳云出世试三锤
- 历史寻觅野地里连“御”四牛,清朝名将“妖人”海兰察:战场上威胁和珅
- 早晚历史宁当老二,曹操也不敢小看,李典:三国历史中低调的黑帮老大
- 吉祥说历史而且还是宋朝人民的好丞相?,秦桧不仅不想杀岳云
- 洋洋谈历史犹国之良相娶对妻子有多么的重要,朱元璋的马皇后:家之贤妻
- 吉祥说历史步战勉强可以,唯有此战克敌,岳云四战金弹子:马战两次未讨便宜
- 吉祥说历史留下两子一女,儿女们有何结局?,岳飞之子岳云23岁蒙冤惨死
- 十四叔看历史昭慈皇后,乃马真氏,元朝最有野心的女皇后
- 历史大点评读史小记:忠孝之食
- 读历史西方人眼中的狄仁杰:东方的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