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儒学■观点丨郭美华:道德觉悟与道德行动的源初相融之在——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之道德—生存论意蕴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观点丨郭美华:道德觉悟与道德行动的源初相融之在——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之道德—生存论意蕴
道德觉悟与道德行动的源初相融之在
——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之道德—生存论意蕴
作者简介丨郭美华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原文载丨《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年第6期 。
本文插图
摘 要
传统上从认识论角度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理解 , 湮没了其更深的意蕴 。 在道德—生存论上并涵摄认识论理解 , 阳明知行合一说呈现出三层基本意蕴:一是从源初绽放而言 , 知行合一是生命觉悟与生命活动的源初浑融一体;二是从觉悟之知(知)与切实之行(行)二者的展开过程而言 , 两者绽现为动态的统一;三是强调觉悟之知体现为身心意知物的整体一物 , 切实之行表现为格致诚正修的整体一事 , 觉悟之知(知)与切实之行(行)最终统一于“实有其事” 。
关键词:知行合一;道德生存论;生命觉悟;生命活动;实有其事;
阳明知行合一之说 , 在认识论的视野下加以讨论 , 揭示出来很多意蕴 , 也将问题推向深入了 。 1但认识论视野的考察 , 同时也遮蔽了其中的一些蕴意——因为 , 从阳明哲学的“心外无X”的本质来看 , 认识论所谓的认知 , 首先预设了人作为主体与物作为客体的彼此外在:“客体是现成的、外在的被认识者 , 主体是现成的、内在的认识者 , 两者彼此外在”[1] 。 而所谓认识 , 就是以外在的方式去把握事物:“去认知 , 即是去准确地再现心以外的事物”[2] 。 这样一种认识论上的“彼此外在” , 与阳明学的知行合一之论 , 本质上相距甚远 。 从儒学自身的脉络来看 , 《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就已经将道德—生存论意义上的知行绽露为一种觉悟与行动的源初浑一之在 。 [3]在儒学的问题意识中 , 知行的关系 , 不是认识论视域的二者割裂基础上的先后与合一问题 , 而是在道德—生存论上的源初浑融一体如何绽露的问题 。
对于阳明来说 , 其知行合一之论 , 在一定意义上 , 直接针对的是朱熹“知先行后”之论与“行重知轻”论之间的困境:“致知力行 , 论其先后 , 固当以致知为先 。 然论其轻重 , 则当以力行为重 。 ”[4]朱熹的理气哲学 , 在心与理、心与物等关系上 , 具有很强的认知主义倾向 , 其先后论与轻重论的两分 , 使得物理与人心在道德—生存论上的彼此外在性难以融而为一 。 阳明学以知行合一观念表现出来的心理、心物为一 , 即是在道德—生存论上彰显觉悟与行动之源初浑一 。
本文插图
一、知行的本体——知行的源初浑然为一
人的存在原本是生动活泼的 , 但也许因其生动活泼而易流于肤浅 。 所以 , 不免于读书与反思 , 即相对独立地“求知以获得知识” 。 “求知”于是取得某种独立性的意义 , 并反过来成为生命存在本身的凸出之处 。 知的某种凸出彰显 , 体现了人自身生存活动的某些本质之处 , 但是 , 知的极端凸显 , 却也湮没了生命存在的整体 , 使之丧失了活泼与生动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说 , 从道德—生存论上 , 其目的就在于恢复人自身生存的活泼与生动 。 以朱熹理学为代表的知先行后说 , 割裂知行 , 也就是割裂了生机盎然的生命整体 。 阳明的学生不理解阳明知行合一之说的要旨 , 所以认为古人提出知、行两个不同的说法 , 就表明知、行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 不能简单合二为一:“古人说知行做两个 , 亦是要人见个分晓 , 一行做知的功夫 , 一行做行的功夫 , 即功夫始有下落 。 ”[5]4-5阳明强调 , 必须理解知行合一说的宗旨 , 即避免知行分而为二的人生之病痛:“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 , 只为世间有一种人 , 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 , 全不解思惟省察 , 也只是个冥行妄作 , 所以必说个知 , 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 , 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 , 全不肯着实躬行 , 也只是个揣摸影响 , 所以必说一个行 , 方才知得真 。 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 , 若见得这个意时 , 即一言而足 。 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 , 以为必先知了 , 然后能行 , 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 , 做知的工夫 , 待知得真了 , 方去做行的工夫 。 故遂终身不行 , 亦遂终身不知 。 此不是小病痛 , 其来已非一日矣 。 某今说个知行合一 , 正是对病的药 , 又不是某凿空杜撰 。 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 今若知得宗旨时 , 即说两个亦不妨 , 亦只是一个 。 若不会宗旨 , 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 ”[5]4-5在阳明看来 , 说知说行或只说知只说行 , 不是问题的关键 , 问题的关键是必须首先理解“宗旨” 。 这个宗旨是什么呢?阳明认为 , 古人强调知 , 针对的是“不知而冥行妄作”;强调行 , 针对的是“茫荡悬思而不躬行”2 。 尽管阳明也说知行合一是补偏救弊 , 但实质上 , 知行割裂的偏弊 , 关涉到人自身存在的病痛状态 , 克服如此病痛状态 , 恢复人自身非病痛而洋溢生机的状态 , 也就是知行合一说深层的宗旨 。 此宗旨 , 也就是要回到“知行的本体” , “本体指本来意义 , 是说知与行就其本来意义而言”[6] 。
推荐阅读
- 上海牌|虞书欣背22万的包包,戴35万的手表,现实版的公主!
- 看上海VISION|【Bye Bye Baby Blue】吴中路
- 上海松江|夏天来了,中医告诉你怎么吃更健康
- 上海学联|“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内含青春生活节福利)
- 上海杨浦|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坚持一个月会怎么样?
- 上海旭日东升|范蠡和西施幽会的地方,天然优美、浪漫传奇,一切尽在陶祖圣境
- 经销商|【「音响论坛」刘总编观点说】音响空间常识100问 之十
- 文教育|观点|邓晓芒:不能以“纯学术”来掩饰思想的贫乏和信仰的丧失
- 上海文艺社|布衣加一口第721-723期(6月2日·周二晚结束)
- 汽车|茄哥观点:广汽本田大批量泡水车会流入市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