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网』在中华文明的深处:寻找中国法的精神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在中华文明的深处:寻找中国法的精神
『阳光网』在中华文明的深处:寻找中国法的精神
本文插图
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宋亚萍

什么是中国法的精神?这既是一个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学术 问题 , 也是一个具有社会实践的现实问题 。 然而 , 要阐述清楚这个问题 , 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难以企及的理论高度和现实广度 。 喻中教授受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这本传世名著的启发 , 开启了对这个问题 的艰难探索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 , 法是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 在这个意义上 ,一切存在物都有它的法 。 上帝有他的法 , 物质世界有它的法 , 高于人类的智灵们有他们的法 , 兽类有他们的法 , 人类有他们的法 。 ”由此看来此书旨在论证“一般法”或“一切法"的精神 , 当然它更主要的是论述人类法的精神 , 即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 孟德斯鸠指出:“法律同政体、自然地理环境、宗教风 俗习惯及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 这些关系构成法的精神" 。 可见 , 他在各种事物的关系中理解法的精神 。
『阳光网』在中华文明的深处:寻找中国法的精神
本文插图

【『阳光网』在中华文明的深处:寻找中国法的精神】那么 , 在孟德斯鸠论述“一般法”的精神之下 , 是否有"特殊性"的法的精神呢?也就是说 , 是否有与不同国家、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相契合 , 法的精神呈现出不同的个性 。 受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启发 , 这本书在多种多样的法律形态中探讨中国法的精神 。
本书的探索途径是从中国法的理论、法治、宪治和宪法四个方面去观察 。 比如在中国法的理论方面 , 与西方法的精神的两大基石“自由秩序原理”和"契约政治 理论"相对应 , 中国法的精神的基石则可以概括为“和谐秩序原理”和“信托政治理论” 。 但是 , 这个理论基石又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本书认为 , 追根溯源 , “和谐秩序原理”是中国固有的文明秩序原理 , 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 中国人对和谐秩序的追求 , 主要是通过天人关系的和谐 , 人我关系的和谐 , 身心关系的和谐来体现的 , 这三重关系构成了“和谐秩序原理”的三大领域 , 也是和“谐秩序原理”的三大支柱 。
与“自由秩序原理”相比 , 首先 “和谐秩序原理”的逻辑起点不是个体的人 , 甚至不是群体的人 , 而是一个“场域" 。 这个场域中有群体性的人 , 但也有与人相互交融的“天” 。 这里的天既包括形而下的自然环境 , 也包括形而上的正当性根据;第二 , “和谐秩序原理”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谐 , 即上面所说的 三大领域的和谐;第三 , 从实现秩序的方法与途径来看 , “和谐秩序原理”就是从修身开始 , 到齐家 , 再到治国 , 最后平天下 。 即个人道德修养是第一步 , 以之为基础 , 才谈得上家族和睦;家族和睦是一国得以治理的基础 , 只有在国家秩序已经建立的基础上 , 才能实现天下太平 , 才能达致和谐的人类秩序 。
对于“信托政治理论”而言 , 钱穆先生在《中国传统政治》一文中讲到:“若我们说西方政权是契约的 , 则中国政权乃是信托的 。 ”钱先生提出的这个信托政权的概念 , 具有启发意义 , 那么把“信托”与“政治”结合起来的政治观就是信托政治 。 信托政治以“信任”与“托付”为支点的政治 。 民众信任你 , 把政治事务、国家事务、公共事务托付给你 , 委托你全权去处理 , 这样的政治形态就是信托政治 。 但是 , 信托政治关系并非一经建立就始终存在 , 永远有效 , 因为 , 信托政治的形成 , 既向受托者授予了处理政治事务的权利和资格 , 同时也为受托者设定了一项道德义务、政治责任 。 受托者必须诚信而勤勉地为受托者谋取福利 , 如果受托者没有做到这一点 , 没有履行道德义务和政治责任 , 那就意味着受托者主动取消了已经建立起来的政治信 托关系 , 如果岀现这种情况 , 政治信托关系即使在形式上还存在 , 但实质上已趋于瓦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