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时报#“神兽”复学咋防疫?张文宏、吴凡的建议来了→( 二 )


住宿生严把“三道关”
顺势培养孩子健康习惯
上海即将迎来夏季 ,
学校里到底要不要开空调?
张文宏认为 , 许多人以为气温高了病毒会死 , 其实并不是这样 , 主要是夏天通风了 , 通风对疾病控制有极大好处 。
上海真正的酷暑是七、八、九三个月份 , 建议这个夏天学校里就不要开空调了 , 疫情防控面前 , 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 。 如果实在闷热难耐 , 可用除湿机来解决问题 , 一旦环境干燥 , 温度就会适宜很多 。
针对住宿的学生 , 吴凡提出需要严把几道关 。
首先是“校门关” , 周末返校后 , 确保返回的学生和老师都是安全的;
其次是“距离关” , 无论在寝室、食堂还是教室 , 都应保证通风 , 保持适当距离;
再者是“消毒关” , 卫生间、浴室等必须定期消毒到位 。
“类似大家共用一个水杯 , 你喝我喝大家喝的做法 , 非常不可取 。 趁着这次疫情 , 学生们不断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 , 培养良好健康的卫生习惯 , 何乐而不为?”张文宏补充 。
面对家长的紧张情绪 , 专家认为 , 紧张但不焦虑、不纠结是一种科学态度 。
张文宏直言 , 疫情来了最怕的就是大家疏忽、没有警觉 , 紧张起来适应了体系 , 就会呈现较好的防控效果 。
吴凡说 , 适当督导孩子形成良好习惯 , 自然而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家长应该给孩子这样的心理干预和指导 , 相信落实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习惯后 , 今年春季 , 很多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也会跟着走低 。
另外
专家明确
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当抗疫成为常态化
我们的防疫措施应该怎么做呢?
谈疫情:出现散发病例是常态
在吴凡看来 , 全球化态势下 , 人员往返和交流在所难免 , 尽管海关口岸把关严格 , 但常态下隔三差五有两三个散发病例出现 , 亦在所难免 。
有的市民过于纠结轨迹问题 , 其实这没有必要 。 一旦病例确诊 , 疾控部门会进行轨迹追踪 , 相关密接全部隔离、关闭;此外 , 病例去过的重点场所都实行了“终末消毒” , 有了这两点 , 市民可以放下心理负担 。
谈疫苗:成年人接种疫苗应成共识
尽管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疫苗还在研制中 , 但专家明确:其他呼吸道疾病的疫苗同样非常值得提醒 。
例如 , 流感疫苗、成年人肺炎疫苗 , 后者对预防肺炎双球菌继发感染效果非常好 。 孩子、老年人、医务人员、养老院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人员等 , 建议应该及时接种疫苗 , 这不仅是保护自己 , 更保护了身边人 。
谈营养:吃补品不如减少应酬
针对网友吃啥补身体的提问 , 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说:
城市人目前基本都不缺乏营养 , 反倒是吃得太多 , 建议根据自己的体重指数 , 调整营养含量 , 同时做到充分休息、充分运动、尽量减少应酬 , 这些都有助于提升自身免疫力 , “只要做到饮食多样化、不挑食、加强运动、充足睡眠 , 我相信任何年轻人都有能力抵抗新冠疫情 。 ”
谈检测:四类人群应鼓励核酸检测
上海自上周起对个人开放核酸检测 , 哪些人需要去检测?
吴凡强调四类人还需前往检测 。
首先 , 从高流行地区、境外等返回 , 鼓励检测;
其次 , 工作和生活状态相对聚集的 , 例如劳动密集型企业、流水线工作人员、住在集体宿舍等人群 , 建议检测;
再者 , 医务人员有职业暴露风险 , 鼓励检测;
最后 , 近期频繁去外地出差者 , 也应去检测 。
至于其他日常生活没怎么多流动、也没有太多重要风险点 , 没有必要太纠结 , 更没必要一直生活在焦虑状态中 。
谈长假:错峰出行防护到位享春光
五一即将来临 ,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健康出游、避免扎堆、调适身心非常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