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冠重症清零后,ICU里的“战争”还在继续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赵思维 薛莎莎 卫佳铭 
实习生 卢非凡 闫彩琪
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住院治疗3个月后 , 90岁的老人张英的新冠肺炎治愈 , 这意味着 , 武汉的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例实现清零 。 不过 , 对她的治疗依然不能放松 。
张英仍有心衰、压力性损伤、细菌性肺炎等基础疾病 , 她需要继续接受多学科医护团队的治疗 。
在武汉最后一批摆脱新冠病毒的重症、危重症患者中 , 感染造成的冲击仍在继续 。 高龄、复杂的基础性疾病合并症、长期插管治疗引发的细菌感染 , 使得这些新冠肺炎治愈后的病重、病危患者们的康复之路仍然漫长 。
回顾疫情 , 武汉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例一度过万 , 而医护人员们不眠不休拼命努力 , 挽回了更多患者的生命 。 澎湃新闻采访获悉 , 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清零之后 , 武汉4家定点医院目前仍有40余名“核酸双阴”、年龄较大的病重、病危患者正在救治 , 医护人员们的努力也从未停止 。
“对于特别危重的患者 , 我不知道他们将来到底能不能恢复 , 但是至少目前存在希望 , 只要我们再努力一点 , 再细致一点 , 再用心一点 , 就会创造奇迹 。 ”武汉一位重症病房医生说 。
日夜无休的医生和救命的ECMO
除夕前夜高烧不退后确诊新冠肺炎入院 , 崔康的病情一度十分严重 。
2月16日 , 他因病情恶化被转入汉口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 进入ICU的第二天 , 医生为他切开气管 , 安上了有创呼吸机 。 然而病情并无好转 , 两天后 , 他的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 , 所幸医院及时为他上了ECMO(俗称“人工肺”) , 才保住了生命 。
武汉新冠重症清零后,ICU里的“战争”还在继续
文章图片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内 , 一台正在使用的ECMO(俗称“人工肺”) 本文图均来自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赵思维
对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而言 , 普通的吸氧器不能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 , 有创呼吸机或ECMO成为危重症病房内的标配 。
现年36岁的冉晓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下称“同济中法”)隔离病区危重症病房的医生 , 被同事称为“ECMO王子” , 他告诉澎湃新闻 , 自1月底院区被改造成重症及危重症病区以来 , 他先后接手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有近百人 。
依据冉晓的救治经验 , 一旦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仍然显示缺氧严重 , 血氧饱和度持续走低 , 就有必要用上ECMO 。
武汉新冠重症清零后,ICU里的“战争”还在继续
文章图片

4月22日晚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ICU内 , 医护给其中一名病危患者看家人给她拍的加油视频 。
对于生命垂危的患者来说 , ECMO虽然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缺氧 , 让自身的肺脏得到休息 , 但是它只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 , 最终患者是否能够康复 , 需要看患者自身的肺脏能否好转 。 只有患者自身肺脏通过治疗明显好转了 , 患者才能够撤离ECMO , 才有机会最后康复 。
“能否让本就病情危重的患者获益”是评估ECMO上与不上的关键 。 冉晓坦言 , 对一些特别高龄的危重症患者而言 , 本身的基础性疾病加之新冠肺炎冲击 , 使得他们自身的身体状况堪忧 , 这种情况下使用ECMO , 会加剧病人的痛苦 。
对于很多重症患者而言 , 上ECMO后生命体征的波动也影响着救治的成效 。
在3月中下旬救治的一位病患就令冉晓记忆深刻 。 一天夜里11点多 , 他接到院里来电称 , 病人的血压一直上不去 , 血氧饱和度一直徘徊在及格线下 , 情况危急 。
赶到医院后 , 冉晓通过床边重症超声为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后发现 , 患者心脏收缩力很差 , 便重新加入对症的药物调整心脏功能 。 两三个小时之后 , 患者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才逐渐回升 。 忙碌一夜后 , 冉晓走出重症监护室 , 已是第二天凌晨四点半 , 休息不到三个小时 , 他又开始次日的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