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群星闪耀时:半导体产业并购之路

『投资』群星闪耀时:半导体产业并购之路
本文插图
『投资』群星闪耀时:半导体产业并购之路
本文插图

半导体产业始终是中国电子产业的短板 , 极度依赖进口 。 为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 中国半导体行业前后经历了两种发展模式 , 即2014年之前的内生增长模式以及此后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相结合的模式 。2014年后 , 中国半导体产业掀起了一波并购高潮 ,逻辑清晰 , 路线图明确 , 极大补充和完善了产业链 , 众多半导体公司也得以快速成长为闪耀天空的群星 。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增长 , 引起行业领先国家的警觉 。 从2016年开始 , 诸多跨境并购项目纷纷折戟 , 浪潮渐退 。中国半导体产业再一次走到了选择发展模式的路口 。与以往不同的是 , 此时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已积蓄了巨大的突破势能 。 再出发 , 勇立潮头 , 势在必然 。
来源:新财富(ID:newfortune)
作者:符胜斌
『投资』群星闪耀时:半导体产业并购之路
本文插图

半导体产业可称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的一大“命门” , 无论是设计、制造 , 还是封装测试、设备材料 , 都全面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 上至国家 , 下至企业 , 为跨过这个“命门”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
迄今为止 , 中国半导体整个奋斗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 对应两种模式 。
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50年代至2014年 , 发展模式以内生增长为主 , 依靠自身的投资和积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 其中的佼佼者有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等 。
第二阶段是2014年至今 , 发展模式是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相结合 ,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数量、体量明显增加 , 大型并购接连发生 。
经过两阶段发展 , 中国半导体产业整体实力显著进步 。 1999-2018年 , 半导体上市公司资产由76.8亿元增长至5212.2亿元 , 增长约68倍;收入由31.6亿元增长至2575.6亿元 , 增长约82倍 。
这些数据所代表的110余家半导体上市公司 , 以及以华为所代表的诸多未上市公司 , 犹如闪耀在夜空的群星 , 见证历史 , 创造未来 。
01 破题:潮水渐起
半导体是中国极度依赖进口的产业之一 。 集成电路进口额位列中国进口商品额前列 , 与原油不相上下 , 并在2013年突破2000亿美元 , 行业发展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图1) 。
图1:2007-2014年集成电路与原油进口额(亿美元)
『投资』群星闪耀时:半导体产业并购之路
本文插图

数据来源:Wind
为摆脱这一困境 , 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层面进行了艰辛的努力和卓越的奋斗 , 但最终效果差强人意 。 2009年 , 中芯国际因专利问题败诉台积电 , 赔偿后者3.75亿美元 , 并向后者让渡10%的股份;三大国产CPU“方舟、众志、龙芯”的芯片研发基本以失败告终等 , 给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蒙上厚重的阴影 。
人才、资金、机制和产业链配套能力四者之间能否实现有效协同 , 成为半导体行业备受质疑的焦点 。
转机发生在2014年 。
2014年9月24日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成立 。 大基金由财政部、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中国移动等数家实力雄厚的投资人出资成立 , 规模达千亿 。 设立大基金的目的 , 是以市场化运作、股权投资的方式 , 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和优秀公司 ,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芯片国产破题 。
大基金成立后首个大规模投资发生在2015年2月 , 大基金联合国开行 , 与紫光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 大基金向紫光集团集成电路等业务板块投资100亿元 , 国开行提供200亿元授信额度 , 支持紫光集团在集成电路业务领域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