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群星闪耀时:半导体产业并购之路( 四 )


最后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巨头之间并购带来的机会 。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并购方兴未艾的同时 , 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并购也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 调查研究机构 IC insights 数据显示 , 2015-2016年全球半导体并购交易金额分别为1033亿美元、985亿美元 , 合计近2000亿美元 , 是2010-2014年5年并购交易总额126亿美元的8倍 。
这些并购交易中不乏半导体行业巨头之间的合作 , 由此为满足反垄断审查 , 行业巨头不得不剥离部分资产 , 这些剥离资产衍生出相关并购机会 。 比如建广资产收购Ampleon的机会就来自于恩智浦(NXP)和飞思卡尔(Freescale)合并时 , 为获得监管部门认可 , 恩智浦剥离射频功率芯片业务而产生 。
03 收紧:潮音回落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 , 引起了行业领先者的警觉 。
2016年11月 , 时任美国商务部长的普里茨克(Penny Pritzker)在华盛顿智库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演讲时警告称 , 中国政府对半导体行业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即投资1500亿美元 , 到2025年前使中国制造的集成电路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从当前的9%扩大至70%) , 有可能会扭曲全球集成电路市场 , 导致破坏性的产能过剩并扼杀创新 。
半导体行业领先国家的警觉此前已有端倪 , 此次普里茨克的演讲 , 只不过是公开表明态度 。
2015年7月 , 紫光集团向美国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提出总额高达230亿美元的要约收购 , 但考虑到美国政府会出于对国家安全问题的“顾虑”阻止这笔交易 , 美光科技拒绝了紫光集团发出的要约 。
类似的情形还发生在华润微电子对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收购上 。 仙童半导体公司是美国硅谷发展史的代表 , 由著名的“硅谷八叛逆”创建 , 其中就包括英特尔之父戈登·摩尔 。 2015年11月 , 美国半导体上市公司安森美(ON.O)向仙童半导体公司发出了每股20美元的要约收购 。 2016年1月 , 华创投资和华润微电子加入要约收购战局 , 将收购价格提高至21.7美元/股 。
尽管如此 , 仙童半导体公司还是拒绝了价格更高的要约 , 原因也是担心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可能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批准交易 。
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 从2016年开始 ,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跨境并购逐渐变得步履艰难 , 海外扩张之路频频受阻(表4) 。 2016年并购交易金额直线下降至118亿元 , 较2015年的413亿元下降71.43% 。
『投资』群星闪耀时:半导体产业并购之路
本文插图

04 躁动:潮声再起
2017年后 , 半导体行业的跨境并购似乎又重现“辉煌” 。 先是建广资产在2017年以27.6亿美元代价收购安世半导体全部股权;紧接着 , 紫光集团在2018年以22.66亿欧元的代价收购法国芯片制造商Linxens全部股权 。
与此同时 , 半导体行业的境内并购似乎也开始呈现方兴未艾的局面 。 2017-2019年半导体行业的并购交易金额分别达到508.69亿元、739.03亿元、735.75亿元 , 超过2014年并购“井喷期”506.9亿元交易规模 。
但并购交易规模的上升 , 或许更多的是发展重压下的躁动与不安 。
首先 , 这两起大型并购交易是在当时特殊的时间和机遇下达成的 , 较难复制 。 高通于2016年启动对恩智浦的收购 。 为通过反垄断审查 , 恩智浦剥离了安世半导体 , 建广资产也因此获得收购机会 。
这两起相关联的收购 , 都需要获得政府监管部门 , 尤其是中美两国政府监管部门的审批同意 。 从最终情况来看 , 虽然高通收购恩智浦获得通过的过程充满波折 , 但两起交易均被成功放行 。
紫光集团对Linxens的收购 , 则显得相对简单 , 只需通过德国和法国相关政府部门审批同意即可 , 无需获得美国政府审批部门的同意 。 从政府审批角度来看 , 这两起交易没有改变中国半导体跨境并购受到半导体技术领先国家阻击的态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