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清远乡镇卫生院就医之变:从“医生等患者”到“患者等医生”

时值暮春 , 初夏将至 。 清远阳山秤架乡卫生院中医馆内 , 患者有序排队针灸 , 黄阿姨就是其中一位 。 她的颈椎、肩膀、腰部等多个部位均有痛感 , 20多年来都没治好 。 她是小江镇人 , 小江镇距离阳山县城20公里 , 而秤架乡则距离县城近50公里 , 舍近求远来秤架乡看病 。
看病为何舍近求远 , 黄阿姨给出的说法是“秤架来了位中医专家” 。 她口中的中医专家是唐明哲 。 去年10月 , 清远市人民医院对秤架乡卫生院进行帮扶,派出中医科博士唐明哲、副主任护师钟文仙进驻卫生院 , 对卫生院给予管理、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方面进行帮扶 。
通过传帮带 , 加强当地医务人员的培养;改善环境布局 , 逐步落实五常法管理;建章立制 , 逐步推进医院规范管理……短短几个月 , 这个偏远乡镇卫生院就医格局发生了大变化 , 在过去 , 医生常常在等候患者 , 而如今由于就诊患者的增加 , 呈现出了“患者等医生”的新局面 。

卫生院▲清远乡镇卫生院就医之变:从“医生等患者”到“患者等医生”
本文图片

帮扶工作组入户走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
患者外流 , 当地群众看病奔波50公里
秤架乡 , 全称是秤架瑶族乡 , 是清远阳山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 传说古时商人在圩埠榕树下使用杆秤而得名 。 秤架地处广东西北部 , 距离阳山县城49公里 , 地理位置偏远 。
秤架乡有10个行政村 , 其中少数民族行政村3个 , 户籍人口1.8万人 , 少数民族约8千人 , 常住人口约11000人 , 其中不少都是老人和小孩 。
多年来 , 当地百姓看病往往舍近求远 , 奔赴50公里去县城医院看病 。 奔波看病的背后自有一套逻辑:乡镇卫生院就医环境比较差 , 医疗技术人员短缺 , 医疗设备陈旧不堪……长此以往 , 当地百姓信不过 , 也留不住 , 患者“小病小痛不在意 , 大病就往县城走” 。  
为加大对民族地区医疗帮扶力度,大幅提升民族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 清远市人民医院与阳山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帮扶协议,确定自2019年7月起至2024年6月底,对秤架瑶族乡开展为期五年的医疗对口帮扶行动计划 。
10月14日 , 唐明哲和钟文仙进入秤架瑶族乡卫生院 , 以帮扶人员及卫生院员工双重身份投入到工作中 , 通过与员工交流、财务数据收集、民众的调查等方式 , 深入了解了卫生院的基本情况 。
“人手很少 , 医护人员要兼职多份工作 。 ”秤架瑶族乡卫生院院长严艺锋介绍说 , 医技人才缺乏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 临床医生只有9位 , 还有一位在休产假 , 同时要承担公共卫生职能 , 经常下乡 , 由于没有配备相应专业人员 , 医护人员要负责检验、检查、药房、消毒、收费等工作 , 让原本紧缺的医务人员显得更加捉襟现肘 。
不仅如此 , 大部分医师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 规范诊疗观念不强 , 即使对较常见的疾病诊治也并不规范 。 护理人员因要兼职完成收费、发药、消毒等工作 , 导致临床护理管理工作重视不足 ,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服务意识欠缺的情况 , 并普遍存在护理理念陈旧的现象 。
在硬件方面 , 设备老旧不全 , 医院现仅有黑白B超机、心电图、全自动生化仪和血球仪等医疗设备 , 致使很多辅助检查、检验无法开展 , 原有X光机故障 , 因维修费用较高而暂时没有维修使用 。
常言说“船小好调头” , 但对于这样一家山区乡镇卫生院而言 , 并非如此 , “船小”往往意味着药品短缺、人手紧缺和患者外流 。
即便现状堪忧 , 当地也只能束手无策 。

卫生院▲清远乡镇卫生院就医之变:从“医生等患者”到“患者等医生”
本文图片

护师钟文仙常年在护理部工作 , 对于管理也有丰富的经验 。
授人以渔 , 把紧缺理论和适应技术留在当地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 , 瑶乡人民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 ,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治疗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