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探案』零售商提效第一刀下在了出行上,应对市场变化

探案|员工出行用车的痛点不是费用 , 是管理成本 。
『商业街探案』零售商提效第一刀下在了出行上,应对市场变化
文章图片
“你们是不是都觉得饭馆不开了 , 我们从业者就闲着了?错了 , 我在疫情期间一直是打车到处跑 。 ”一位餐饮从业者王红(化名)告诉【商业街探案】 。
她所在的餐饮集团在北京有数十家门店 , 堂食在疫情期虽然全面停摆 , 但集团也趁这个机会积极进行业务模式的拓展 , 比如在门店零售区开设外卖菜站 , 清理库存维系人气、进驻物美开设零售窗口 , 尝试从餐饮向新零售转型 , 王红因为在总部的职能部门 , 每日也要巡店、跑超市做业务支持 , 出行频次甚至超过疫情前 。
【『商业街探案』零售商提效第一刀下在了出行上,应对市场变化】“尽管门店停摆为总部带来了以亿计的营业损失 , 但总部还是同意我们打车出行 , 一方面 , 打车的效率是高的 , 比如可能一天内要从家到北京北边的总部 , 再跑到通州门店做业务支持;另一方面 , 我感觉公司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 , 因为这时候有一个员工感染对企业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 打车可以尽量减少和人群的接触 。 ”王红说 。
这实际上是疫情期传统实体企业面对的典型困境:疫情期业务停摆 , 现金流吃紧 , 但积极复工复产、转型自救 , 又会给本来就紧绷的现金流带来更大的压力 , “降本增效”在此刻显得无比重要 , 如何降低出行成本就是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
员工出行的需求多 , 痛点也多
王红告诉【商业街探案】:“外界对实体经济成本的关注点一般在房租、原材料、人工成本 , 但从员工的角度来说 , 那些都是老板需要操心的事儿 , 唯独打车出行 , 是企业所有部门 , 包括老板、员工、财务后勤都能切身体会到‘痛’的地方 。 ”
根据王红的说法 , 一家成规模的餐饮公司在日常经营里 , 应用到出行的场景频次很高 , 比如总部会有督导部门 , 在产品上新、新品陈列、食品安全等层面都需要频繁去到门店做“飞行监督” , 再如营销部门也要频繁去到门店做支持 , “总部可能只有财务部门不需要出行 , 但财务部门要处理出行票据 , 也脱不了干系 。 ”王红说 。
此外 , 门店店长也是“出行大户” , 包括去税务局报备、凡是有重大活动开启都要去到总部参加誓师会、培训会等 , 在王红看来 , 公司只有不到100家门店就已经如此频繁出行 , 像海底捞这种规模更大的餐饮公司对出行的需求只能更多 。
如王红所言 , 到了疫情特殊时期 , 尽管门店停摆 , 但总部职能部门的出行反而更频繁 , 传统餐饮业一般只有大区经理以上级别的领导才有能力自行购车 , 大多数有出行需求的员工还是要依靠打车出行 。
4月 , 艾瑞咨询发布《复工后我国企业出行服务需求洞察》(以下简称《出行洞察》) , 报告显示:复工背景下 , 在员工期待的公司防疫措施中 , “给予员工疫情期间安全出行保障”占比31.3% , 排名第一 , 因为出行途中感染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 已经有多家企业顺应趋势 , 比如阿里、德邦、GE等均在疫情期间使用网约车企业出行平台 , 允许员工通勤打车报销 , 但在企业采取的措施中 , 占比46.9% , 低于测量体温、准备防护物资、消毒 , 可见企业仍然出于成本原因无法大规模推广打车出行 。
『商业街探案』零售商提效第一刀下在了出行上,应对市场变化
文章图片
不过 , 【商业街探案】也了解到 , 即便在推广打车出行的企业中 , 部分企业因为采取比较粗放的、让员工自行打车的方式 , 也催生了诸多痛点 , 而这其实是一个员工老生常谈同时怨声载道的问题 。
系统问题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对企业来说 , 出行成本中除了费用本身外 , 管理成本是不能忽视的一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