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学术头条:华人研发出新冠快速诊断技术,口罩也许挡不住咳出的病毒,迄今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或出现( 六 )


近40年的猜测首次有证据了!为癌症等多种疾病开启新的治疗方向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几位科学家利用新的技术方法,首次直接观察到了这样一个多蛋白的酶组合,为细胞产生嘌呤——最丰富的细胞代谢物,发挥关键作用。领衔这项研究的是著名化学家Stephen Benkovic教授。“我们的研究表明,执行特定代谢途径的酶,并不是在细胞内随意分布的,而是会形成独立的组合,也就是所谓的代谢物组合(metabolons)。”他说,“我们不仅找到了代谢物组合的存在证据,而且发现它们出现在癌细胞的线粒体附近。”
Nature重磅发现:对糖的偏爱,竟源于肠道对大脑的驱动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祖克曼大脑行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杂志发表题为:The gut-brain axis mediates sugar preference 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发现:摄食后从肠道到大脑的糖感觉通路对糖偏好的形成至关重要,并揭示了甜味剂与糖类对行为具有不同影响的神经基础以及糖对食欲影响的基本回路。
史上最简单减肥方法:无线光遗传学技术通过刺激褐色脂肪组织产热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糖尿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发表题为:Wireless optogenetics protects against obesity via stimulation of non-canonical fat thermogenesis 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在小鼠中植入一个无线光遗传学装置,刺激皮下脂肪组织并有效激活Ca2+循环的脂肪产热,增加全身能量消耗并且无需冷刺激。此项研究首次证明了脂肪特异性冷刺激模拟可以通过激活非常规生热作用预防肥胖!
Cell三篇文章揭示G3BP为核心的RNA-蛋白互作网络调控相分离形成的分子机制
2020年4月16日,Cell杂志背靠背发表的三篇文章以G3BP调控应激颗粒SG形成为例,解析了核心蛋白的相变如何调控RNP聚集体的形成,并且提出了竞争性结合的蛋白互作网络以解释多种聚集体形成及共存的新模型。
BINAP/diPAMP手性杂化双膦配体
构建既含有轴手性又含有膦中心手性的杂化手性双膦配体,是不对称有机膦化学中一个长期追求的目标。近日,东华大学左伟伟教授团队通过利用分子内P=O基团为诱导基团,成功实现了兼有联萘轴手性和膦中心手性的杂化手性双膦配体的合成。该成果近期以Frontispiece论文形式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并被选为当期的热点论文。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薛清泉为第一作者,朱美芳院士和左伟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Nature罕见同期发两篇“相似”量子成果,真相“真香”
4月1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篇研究,演示了一种可在目前技术能及温度(0.1K)的15倍温度(1.5K)下运作的量子计算平台。尽管这一升温幅度看似并不高,但该研究提出的“热量子位”方案给工程上带来的便利,或将改变量子计算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杨智寰、Andrew Dzurak等领衔的这一研究并不是《自然》本周刊登的唯一关于“热量子位”的文章。《自然》刊发的另一篇文章《热硅量子位中的通用量子逻辑》(Universal quantum logic in hot silicon qubits),使用相似的硅技术取得了类似的结果(制作了一个能在1.1K温度下运作的量子电路)。杨智寰告诉《中国科学报》,上述论文作者第一作者Menno Veldhorst是Dzurak小组的前博士后研究员,两个原理性试验虽然获得成果的时间不同(Dzurak小组的成果取得于2019年2月,Menno小组的成果取得于2019年10月),但它们相互独立、相互印证。
学术头条▲学术头条:华人研发出新冠快速诊断技术,口罩也许挡不住咳出的病毒,迄今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或出现
文章图片
哈佛停止招聘,MIT校长自愿减薪,澳洲高校大裁员:全球学术就业进入“黑暗时期”
在疫情影响下,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多所高校开始出现财政危机。近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的领导层纷纷发表公开信,表示学校主要收入来源受到巨大影响,将重置预算并取消本年度招聘计划。这可能对全球学术就业环境产生巨大打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