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学术头条:华人研发出新冠快速诊断技术,口罩也许挡不住咳出的病毒,迄今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或出现( 五 )


渐冻症和额颞叶痴呆患者中C9ORF72蛋白功能缺失和获得性毒性的协同致病机制
2020年4月13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路德维格研究所Don Cleveland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发表题为“Reduced C9ORF72 function exacerbates gain-of-toxicity from ALS/FTD-causing repeat expansion in C9orf72” 的研究论文,证明了在ALS和FTD中,C9ORF72蛋白功能缺失会进一步加剧C9orf72重复序列的毒性。
共生细菌的发酵产物改变肠上皮细胞的脂质代谢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分子微生物致病机制研究小组PhilippeJ. Sansonetti团队于2020年3月11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子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Host Microbe)(影响因子=15.753)发表题目为《Fermentation Products of Commensal Bacteria Alter Enterocyte Lipid Metabolism》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小鼠两种肠道共生菌通过其分泌的发酵产物调节肠上皮细胞脂质代谢的机制。
CRISPR 筛选鉴定出氧稳态相关的线粒体及脂代谢途径
2020年4月6日,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Broad研究所及麻省总医院Vamsi Mootha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 screen for cell fitness in high or low oxygen highlights mitochondrial and lipid metabolism的研究论文,通过CRISPR筛选技术,系统鉴定了人体基因和通路水平对高低氧环境(即21%、5%及1%O2)的细胞健康(cell fitness)水平的变化,揭示了参与氧感受、代谢的基因及通路。
LGR5阴性细胞可塑性、脐带血 HSC 调控等
在2020年3月9日至3月22日这两周,Cell Stem Cell 共发表了5篇文章。重点关注了肠道中LGR5阴性细胞的可塑性,主动脉瘤中平滑肌细胞功能维持的关键因素,多巴胺神经元的功能可塑性,以及HSC的记忆性和脐带血中HSC受环境因素的调节研究。
受损的神经元能退回胚胎状态再生
据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科学家发现成年小鼠的神经元在受伤后会退回胚胎状态自我修复,而这一机制与亨廷顿氏病基因(HTT)有关。他们通过分析损伤的小鼠皮质脊髓束运动神经元的转录组,发现这些神经元在转录组水平上会退回到未成熟状态。在适当刺激下,这些细胞会进行修复和再次生长,其体内的HTT基因能调控再生过程所需的转录组(mRNA分子)。而在敲除HTT基因的基因工程小鼠中,神经元再生会显著下降。这一研究,将有助于理解亨廷顿氏病的发病机制。
一次分裂异常就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一般认为,细胞在DNA复制过程中逐渐积累小的基因突变,最终才变成了癌细胞。但一些研究发现,细胞通过一些突变过程,如染色体断裂-融合-桥(BFB)循环和染色体碎裂,能迅速变成癌细胞。最新,在一项发表于《科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重建了染色体出现断裂-融合-桥循环的起始过程。随后,他们发现细胞出现的分裂异常会导致染色体桥的形成。而这一过程会增加染色体碎裂的数量,导致细胞出现快速和广泛地的DNA损伤,并因此具有了多种癌细胞基因组的特征。
母乳喂养婴儿或可抑制肠道病毒生长
研究人员发现,新生儿似乎并未携带任何此类病毒,但其出生后第一个月内,肠道就迅速成为数十亿病毒的乐园。研究人员在《自然》报告称,病毒群落的形成则取决于婴儿是否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可调控新生儿病毒群落的逐步形成。
《自然-人工智能》:AI助力 4D 核磁共振扫描,数据处理速度提高 30 倍!
近日,来自苏黎世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Valery Vishnevskiy 教授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深度学习网络,可以显著加速 4D flow MRI 数据处理。这个深度学习模型有望让临床医师在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扫描的同时,实时观察血流变化,从而优化诊断工作流。研究人员表示,该深度学习 AI 模型,可以在几秒之内对经过心脏的血流进行四维重建。这个 AI 系统还能在 20 秒左右的时间里重建一次扫描,比目前尖端的传统方法快 30 倍,比之前的深度学习方法快 4.2 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