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学术头条:华人研发出新冠快速诊断技术,口罩也许挡不住咳出的病毒,迄今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或出现( 二 )

华中科技大学胡波等团队系统报道新冠肺炎患者的神经学临床表现
2020年4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胡波及Li Yanan共同通讯在JAMA Neurology (IF=12)在线发表题为“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Wuha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214例SARS-CoV-2感染的特征性神经系统表现,其中214例经实验室确认的COVID-19诊断并在医院进行了治疗。该研究发现,在214例COVID-19的患者(平均年龄52.7 岁;87例男性)中,不严重感染的患者有126例(58.9%),严重感染的患者有88例(41.1%)。总体上,有78例患者(占36.4%)有神经系统表现。感染较严重的患者具有神经系统表现,例如急性脑血管疾病(5 [5.7%]比1 [0.8%]),意识障碍(13 [14.8%]比3 [2.4%])和骨骼肌损伤(17 [19.3%]对6 [4.8%])。总而言之,COVID-19患者通常具有神经系统表现。在COVID-19流行期间,当看到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时,临床医生应将SARS-CoV-2感染作为鉴别诊断,以避免延迟诊断或误诊,并失去治疗和预防进一步传播的机会。
《自然-医学》:外科口罩或能阻止有症状人群的季节性冠状病毒传播
根据《自然-医学》发表的一篇论文,外科口罩也许能有效阻止有症状人群的季节性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传播。现已表明口罩可以显著减少呼吸道飞沫中流感病毒的可检测量以及气溶胶中季节性冠状病毒的可检测量。不过,仍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口罩是否能阻止的SARS-CoV-2传播,SARS-CoV-2是一种与季节性冠状病毒关系紧密的病毒。
学术头条▲学术头条:华人研发出新冠快速诊断技术,口罩也许挡不住咳出的病毒,迄今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或出现
文章图片
中国海洋大学:海岸沉积物中古菌群落的时空动态:聚集过程与共发生关系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张晓华教授等人于2020年3月4日在微生物顶级期刊ISME Journal发表题目为《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archaeal community in coastal sediments: assembly process and co-occurrence relationship》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中国东部沿海海岸沉积物中古菌的动态分布模式。
给Deepfake 假脸做 X-Ray,新模型把换脸图打回原形
计算机视觉顶会 CVPR 2020 接收结果已公布,6656 篇有效投稿中录取了 1470 篇论文,录取率约为 22%。本文介绍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者被 CVPR 2020 接收的一篇论文,其提出给换脸图像做「X-Ray」,检测图像是否是合成图片,并指出合成的边界,兼备了识别和解释两种特性。
周军团队揭示纤毛稳态调控的新机制
2020年4月9日,周军教授领衔的山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在Developmental Cell上在线发表了关于纤毛稳态调控的最新成果。论文的题目为“ASK1-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blocks HDAC6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to drive the disassembly of photoreceptor connecting cilia”,论文第一作者是山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冉杰,通讯作者是周军教授和刘敏教授。
葛亮团队揭示非经典分泌蛋白进入膜泡的分子机制
2020年4月8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葛亮课题组在Cell杂志在线发表题为“A translocation pathway for vesicle -mediated unconventional protein secre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条介导UPS货物进入膜泡的蛋白跨膜转运分子通路。
科研人员破解番茄“抗虫兵法”
4月11日,昆虫学期刊《害虫管理科学》发表了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张蓬军等的研究论文,解密了番茄的“智能”防御机制,破解了番茄独特的“抗虫兵法”。其研究成果表明:番茄会根据自身的组成型防御的强弱程度,来决定是否启动诱导型防御反应,以实现最佳的防御效果。
纳米反应器提升锂硫电池性能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健研究员团队与吴忠帅研究员团队通过分子水平的设计,开发了一种硫化物催化剂修饰的纳米反应器,并将其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获得了优异的多硫化物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