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国科学院《2019 高技术发展报告》观点述要 | 干货( 二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朱广生院士认为 , 中国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 , 应立足国情 , 通过集智攻关、强强联合、持续创新 , 扎实地提升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究水平 。
5、中国在取得探月工程的突出成果基础上 , 需要适时开展对太阳系主要天体的探测 , 加快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转变 。
月球与深空探测是 21 世纪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和热点 , 关系到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引擎 。 近年来 , 世界各航天强国通过成功实施多项任务 , 在深空探测的各个领域均获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 使人类对太阳系乃至宇宙的认知得到极大提升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薛长斌、邹永廖、贾瑛卓等认为 , 探月工程的四战四捷已证明中国完全具备深入开展深空探测的能力 。 中国将把系统探测月球、小行星和木星、火星作为优先发展方向 。 开发轻量化、小型化、集成化、功能多样的有效载荷 , 研究新的探测方法 , 同时适时开展对太阳系主要天体的探测 , 可以使中国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等领域加速实现从跟踪研究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 以及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转变 。
6、中国需重点推进北斗B1C全球信号的3GPP国际标准化工作 , 同时使北斗增强体系与5G、低轨卫星等新技术以及互联网、物联网进一步融合 。
近年来 ,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蓬勃发展 , 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三大信息产业之一 。 其技术特点是应用广泛、位置服务的精准化 。 应用广泛体现在它已应用于各行各业 , 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 , 甚至已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 位置服务的精准化是指通过导航定位终端接收几万千米高空上卫星广播的信号 , 就能在地球上实现厘米级 , 甚至毫米级的精准定位 , 这完全超越了设计者对工程实现的终极目标的定位要求 ,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浒立等认为 , 中国未来将重点推进北斗B1C全球信号的3GPP国际标准化工作 , 使北斗B1C信号成为5G定位的可选信号;同时 , 北斗增强体系将与5G、低轨卫星等新技术 , 以及互联网、物联网进一步融合 , 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 , 从传统走向智能 , 以提升服务性能、拓展服务范围及应用场景 , 并在北斗综合定位、PNT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
7、中国在组网技术、海上验证、应用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 需提高自主研发技术的规模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
深海是地球表面最后一块人类远未涉足的区域 , 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 是人类社会谋求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新疆域 。 作为进入深海、认知深海、探查资源、保障安全的核心手段 , 深海探测技术受到各海洋大国的高度重视 。
浙江大学徐文教授等认为 , 我国深海探测与运载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 提升了走进深远海的能力 。 然而 , 规模化的组网观测、探测方面尚处于初步试验阶段 , 在组网技术、海上验证、应用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 此外 , 我国海洋高技术市场主要被外国产品垄断 , 自主研发技术的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 。
8、中国南海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 , 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 需要进一步加强深海油气开发利用技术的创新 。
随着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逐步深化 ,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已从浅水区(小于 500 米)向深水区( 500~ 1500 米)和超深水区(大于 1500 米)发展 。 深海油气开发具有“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基本特征 。 近年来 , 全球重大的油气发现一多半来自海洋深水区(简称“深海”) , 深海油气资源将成为油气能源的重要接替区之一 。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德利认为 , 随着信息、材料、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进步 , 深海油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必然朝着信息化、智能化及自动化方向加速发展 。 中国南海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 , 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 因此进一步加强深海油气开发利用技术的创新势在必行 。 就中国深海油气开发利用技术而言 , 应探索和建立相适应的开发模式及其工程技术支撑体系 , 力求形成“地质 - 工程 - 市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需要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与协同创新 , 不断提高多功能海洋油气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与合理使用的综合技术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