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国科学院《2019 高技术发展报告》观点述要 | 干货( 四 )


(2)产业竞争潜力相对较低 , 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较低、创新活力较低 , 但产业在劳动力成本和产业规模等方面比较优势显著;
(3)产业竞争环境稳中有变 。 主要国家纷纷发布航天经济和军事发展战略 , 太空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新战场 。 发达国家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资金 , 推动产生大量新技术和新产品 , 后发国家追赶步伐加快缓慢改变竞争格局 。 中国逐步松绑商业航天 , 通过军民融合战略不断推动航天经济高质量发展;
(4)产业竞争态势总体向好 , 与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 , 主要表现在资源转化能力和贸易竞争指数稳步上升 , 产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活力有所提升 。
13、中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王孝炯在《2019高技术发展报告》中 , 从创新实力和创新效力两个方面评估中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 分析其创新发展环境 。
文章认为 , 近年来中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 特别是创新实力提升较快 , 但是产业创新效力提高较慢 。
其次 , 产业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 节能减排、电子系统、增材制造、复合材料替代应用等航空领域和空间进入、卫星制造、深空探测等航天领域的技术突破为中国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 但是中国也面临着航空前沿技术储备不足、发动机关键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受制于人 , 航天材料相对落后 , 部分航天试验设施、特种装备甚至是连接件、刀具等产品依赖进口等一系列挑战 。
第三 ,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印发了大量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相关规划 , 各级政府表现出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 但是产业创新政策发力不足 , 如航空关键零部件、航电系统等产业配套领域仍需加大创新投入 , 航天器创新投入也需要更为稳定、可持续的政策支持 。
最后 , 从完善产业创新投入的动力机制、加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投入力度、健全产业创新发展的融资体系、完善产业创新的支撑体系等四个方面 , 文章提出了提升中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若干建议 。
14、借鉴NRC空间科学技术研判经验 , 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科技治理能力与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人类文明进入新时代的当下 , 在回答“科学向何处去”、“技术向何处去”等问题时 , 知识背后所蕴含的集体性或者社会属性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凸显 。 一两位天才科学家单枪匹马推动科学发展的时代 , 也早已让位给了科学共同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群策群力 。 在这个意义上 , 寻找科学技术前沿的问题 , 实际上转化成了“学术共同体如何取得共识”的问题 。 任何围绕科学技术的活动 , 只有尽可能广泛地汲取各方观点 , 使所有可能性都得到充分考虑 , 才能使科学技术事业这艘巨大的航船不偏不倚、乘风驭浪、平稳前行 。 而如何保证共识的取得 , 又涉及操作层面上的制度和程序设计的问题 。 在这个意义上 , “如何取得共识”的问题又可以转化成“如何保证相关制度与程序能够最大限度体现科学共同体以及社会共识”的问题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赵超和南开大学赵万里教授认为 , 目前 , 世界主要国家开展有各种形式的科学技术前沿研判工作 , 而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开展的十年期研判(Decadal Survey)对美国科技战略以及政策制定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 选取NRC空间研究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十年期研判作为典型案例 , 来对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研判中的组织和社会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 , 可以为中国开展类似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 能够解答在国家科技思想库建设的今天 , 如何将社会治理的思路贯彻到科学技术前沿的探索过程之中 , 通过凝聚战略科学家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集体智慧 , 更好地满足国家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使中国在国际科技竞争的舞台上更好地找到战略着力点等相关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