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国科学院《2019 高技术发展报告》观点述要 | 干货( 三 )
9、我国商用飞机已从艰难初创期进入成长期
研制和发展大型商用飞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 自2002年 , 新支线飞机项目立项 , 继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大型飞机作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 , 使得我国商用飞机的研发制造得以重启 。 经过多年发展 , 我国的商用飞机产业在产品研发、技术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市场开拓与发展、客户服务与航线运营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 目前已形成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飞机主制造商 , 涉及支线飞机ARJ21、窄体干线飞机 C919和新舟60等产品 , 以及研发中的CR929和MA700 涡桨支线飞机等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刘晓庆认为 , 面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未来产业格局的多元化以及美国在全球飞机标准和安全规则制定方面的领先地位 , 中国商用飞机若想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 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 , 并接受市场检验 。 未来十年是我国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期 , 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实施商用飞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二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力度 , 保障产业安全;三是加强商用飞机产业链建设 。
10、我国商业微小卫星产业取得较大进展
近几年国内商业微小卫星产业取得较大进展 。 2015年至今 , 国内研制发射多颗商业微小卫星 , 但与欧美等航天技术发达地区或国家的微小卫星技术及产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首先 , 卫星的研制成本受限于国内航天传统的配套体系 , 无法满足商业航天低成本运营的需求 , 而航天初创企业受技术力量的制约 , 尚未建立起成熟的商用器件选用标准和规范 , 所研制的卫星可靠性达不到设计要求;其次 , 国内航天研制单位尚未建立起满足大规模商业卫星星座建设的低成本卫星生产线 , 这严重影响了星座建设的周期;最后 , 国内商业航天的应用市场尚未很好地培育起来 , 民营航天企业可预期的收入有限 , 企业融资环境不佳 , 企业发展困难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龚建村指出 , 面向未来 , 我国微小卫星产业的发展应着力从加快完善微小卫星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鼓励国企与民企在微小卫星产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和引导微小卫星产业成为政商融合发展的典范等方面入手 , 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
11、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是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迫切要求 , 是中国经略大洋的必要准备 , 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 ,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品结构不断丰富、优化和升级 , 已由传统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和海洋工程辅助船 , 扩展至经济型钻井船、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及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小型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LNGFPSO)、特种海洋工程作业船等相对高端的领域 , 全面形成了500米以内浅海油气资源开发装备的设计和建造能力 , 具备初步的深水和超深水开发装备的建造能力 。
渤海石油管理局渤海石油研究院戴国华指出 , 在相关政策推动下 ,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前景广阔 , 发展潜力巨大 , 并将呈现出由浅海到深海、从低端走向高端、配套设备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等发展趋势 , 也将重点开展可能改变海洋资源开发模式的新装备开发 。
12、中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张婧婧和蔺洁等人在《2019高技术发展报告》中 , 从产业的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4方面综合分析中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 文章认为 , 当前中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
(1)产业竞争实力总体较弱 , 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 主要表现在资源转化能力较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 产业技术能力有所提升;
推荐阅读
- 『技术』走近科学之探秘信评技术
- 『软件』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教授郭耀:把握数字基建新机遇,积极推进软件定义基础设施建设
- 技术■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小间距LED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发布
-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统计局公布一季度GDP初步核算结果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13.2%
- 【技术】深创投与中金启辰领投中科微至:加速推动物流装备智能化
- 亦庄新城那些事儿@两块工业用地8600万成交,亦庄新城迎来两家高新技术企业入住
- 『技术』深度解读!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现状及十四五发展趋势
- 「银行」银行智能风控系统是如何构建的?银行风控高层从技术上解读
- [指纹]光学指纹识别打入三星阵营 与超声波指纹的技术之争已看到结局?
- 「技术」LC Square|Miciro LED巨量转移时间缩短4倍,年内打造激光转移设备量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