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为什么可以“南北通吃”?( 四 )


文章图片
陕西商洛,为什么可以“南北通吃”?
文章图片

向左
滑动

▲丹凤县棣花镇和山阳漫川镇的古建筑 , 带有典型的南方建筑特色 。 图1摄影/康辉;图2摄影/李杰

商於古道起于商洛 , 通达南阳乃至江南、岭南“六百余里” , 从秦汉到唐末 , 一直扮演着“商山名利路”的角色 , 无数文士沿着这条路进入长安、往返南北 。 单是有唐一代 , 往来奔波于这条路上的诗人约200余人 , 其中不乏李白、杜甫、白居易、贾岛、张九龄、元稹、韩愈之流 。



陕西商洛,为什么可以“南北通吃”?
文章图片



陕西商洛,为什么可以“南北通吃”?
文章图片

▲ 武关古寨 。 武关素有“三秦要塞、秦楚咽喉”之称 。
摄影/张钉民


一批又一批诗人沿着这条路 , 且行且吟、踏歌来去 , 为商洛留下1000余首诗歌 。 他们密密麻麻、熠熠生辉的脚印 , 硬是将这条“中国最早的国道”之一 , 变成了一条诗人、文士的“星光大道” 。



陕西商洛,为什么可以“南北通吃”?
文章图片

▲商洛棣花镇的荷花 ,
棣花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 。 摄影
/一佳One


陕西商洛,为什么可以“南北通吃”?
文章图片

纵在秦岭深处 , 亦可“商通南北”

当然 , 一条沟通南北的古道 , 其抱负绝不仅仅在“沟通文化” , 于是 , 到了明朝 , 她的另一个重要功用更加显现出来——商贸 , 从前的“商山名利路” , 开启了“夜亦有行人”的繁盛模式 。


陕西商洛,为什么可以“南北通吃”?
文章图片
▲ 商州山路
。 摄影
/郭国庆

其实明代之前 , 商於古道也是一条“商通南北”的通道 , 但明代南北交流的日益频繁 , 以及丹江航运的开通 , 为商於古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繁华 。


东南地区生产的丝、茶、糖、米、瓷器、香皂等生活日用品 , 经由商於古道 , 一部分运进商洛、关中 , 另一部分沿水路进入丹江 , 再由骡马驮运至山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 同时 , 甘肃的烟丝、山西的食盐等又驮运到商洛 , 连同商洛的油桐、药材、核桃、牛皮等 , 分别经由水陆两条道路 , 运往东南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 。


陕西商洛,为什么可以“南北通吃”?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