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远、关隘重重,东南西北四条路,山东六国为何就要剑走偏锋( 三 )


2. 不以灭亡秦国为目的
“假使合纵终不解 , 何难协力灭孤秦?”古人讲究王霸之业 , 合纵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成霸业 , 而连横才是成就王业 。也就是说 , 兴兵的目的就是为了遏制秦国的发展而不是一鼓作气 , 攻进咸阳 , 而后瓜分秦国土地 。
当时的秦国不断的扩张 , 造成周边国家极度恐慌 。打仗什么算是胜利?当然是盘踞在对方的要地 , 而不是简单的消灭对方的兵力 。在第二次攻秦之战中 , 联军一度拿下了函谷关 。而后迫使秦国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 , 最后联军撤兵 。
拿回失地 , 才是联军的主要目的 , 并不是直接攻占其巢穴 。如果单纯的进入关中 , 其实也并非难事 。就像西晋的匈奴 , 还有唐初的突厥都曾经打到了渭泾河畔 。如果每次都从黄河入关 , 那么最多也只能达到泾渭之东的土地 。
秦国拥有川蜀之地 , 粮食补给根本不成问题 。而联军 , 每坚持一天都要消耗许多后勤补给 。他们所承担的压力 , 要远远大于秦军 。所以 , 从战略而言走黄河入关并没有多大的好处 。并且 , 可行性也非常一般 。
##山高路远、关隘重重,东南西北四条路,山东六国为何就要剑走偏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五次庞媛虽然是走的这一路线 , 但是趁其不备而攻之 。因为还有义渠 , 能够钳制着他 。但最后也是因为后勤问题 , 而不了了之 。要是联军分三路攻击 , 那么秦国很有可能实施各个击破的战略 。结语:
联军选定的行军路线 , 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三秦之地 , 要塞众多并且易守难攻 。而函谷关和崤山一带 , 则是联军的最佳选择 。渡过黄河 , 不仅要考虑后勤问题还要担心士气问题等等 。因此 , 他们只能死磕这道秦国的天然屏障 。
参考文献:
《韩非子》
《史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