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远、关隘重重,东南西北四条路,山东六国为何就要剑走偏锋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 , 安能配六国相印?”这是苏秦在衣锦还乡之后 , 对于之前轻视自己的家人所说的话 。那么他为何能够成为六国的宰相呢?是因为他提出的合纵之策 , 就是联合山东六国 , 纵向对抗强大的秦国 。《史记》记载 , 他最先游说秦惠文王但没有成功便转而去劝说除秦之外的其他国家 。当然 , 这里的山东六国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崤山以东 。所以 , 六个国家先后发动了五次攻秦之战 。
##山高路远、关隘重重,东南西北四条路,山东六国为何就要剑走偏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巍巍天险 , 难度崤函
“因在谷中 , 深险如函而得名 。东自崤山 , 西至潼津 , 通名函谷 , 号称天险 。”函谷关与崤山相连 , 自古以来便是战略要地 。如果攻破此要塞 , 便可以长驱直入 , 直取关中 。此处地势险峻 , 易守难攻 , 难为天下九塞之一 。这里也是三秦的天然屏障 , 数千年来此地一直为兵家必争 , 发生过数不清的战役 。
1. 几度攻秦 , 无功而返
《韩非子》“纵成必霸 , 横成必亡” 。当时苏秦等人 , 被称之为“纵横家” 。他想要联合六国的势力 , 来迫使秦国灭亡 。当时的秦国四处讨伐 , 不断扩张自己的地盘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恐慌 。因此 , 苏秦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将大家联合起来 。
【##山高路远、关隘重重,东南西北四条路,山东六国为何就要剑走偏锋】但是关中地区 , 关隘重重 , 首先就是崤山和函谷关一线 。秦国在此部署了大量的兵力 , 而且此地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自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 , 山东六国曾经五度联合攻秦 。当然 , 也有观点是四次 。因为年代久远 , 具体的次数已无从考证 。
在第一次攻秦之战的函谷关战役中 , 因为纵长楚王消极怠战 , 导致各国联军在此地被歼灭八万两千人 , 而秦军则几乎没有受到损伤 。第二次攻秦 , 六国因为秦国扩张势力太盛终愿全部参战 , 并且一度攻占函谷关 , 获得了初步胜利 。
第三次 , 秦王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四次信陵君指挥战役 , 于河外大胜并且一路追赶秦军至函谷关 。第五次也就是最为著名的蕞之战 , 联军长驱直入进函谷关此时距离咸阳仅八十余里 。但吕不韦率军在潼关大败联军 。
##山高路远、关隘重重,东南西北四条路,山东六国为何就要剑走偏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 悠悠函谷 , 英雄止步
联军每次西进 , 都绕不开崤山、函谷关一线 。此地本来就是天险 , 他们主攻此地 , 即便是能够获胜也是伤敌一千 , 自损八百 。何况 , 他们只是伤到了秦国的皮毛 。在嬴政亲政以后 , 扩张势头反而愈演愈烈 , 最后的结果便是秦灭六国而统一天下 。
其实联军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行军路线可选 , 他们完全可以从其他方向进攻 。而三秦之地 , 东西南北各有关隘要塞 。可以功其选择的线路一共有四条 ,
分别是:其一 , 走汾河谷地而后 , 而后渡过黄河走宽广的河东一带 , 入主关中;其二 , 从洛阳出发 , 走函谷关再入关中;其三 , 从南阳走武关再进蓝田最后入关中 , 这个方法在数十年后被刘备采用;还有就是从巴蜀入境 , 而后到汉中过大散关而入关中 。(二)、渡过黄河 , 乃为下策
魏文侯在位期间 , 战略眼光非常卓越 。他着眼于西面的秦国 , 并且不断的向关中地区推进 。当时的秦国 , 还没有多大的实力 。而魏国的李俚等人 , 逐步的在黄河一带筑起工事 , 并且不断的在加强对黄河两岸的控制还筑起了一道长城 。如果按照常人的思维 , 肯定会借助这道防线而入主关中 。这样一来 , 就可以完美的绕过崤山和函谷关 。那么 , 他们为何还要执著于函谷关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