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 黄奇帆再谈取消公积金:三个措施保证老百姓完全不会吃亏( 二 )


四个账户不同年龄段交的比例不一样 , 最高的比例也就是37%(员工交20% , 雇主交17%) , 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
而我国的“五险一金”占员工工资比例大概在55% , 其中养老保险占28% , 医疗保险占12% , 公积金占12% , 再加上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几个小险种一共大概是55% 。 所以我国的“五险一金”总体占比要比新加坡高18个点 。
第三 , 新加坡的公积金、养老金、医疗金并不是分门别类独立存在的 , 而是一个整体 , 可以互相打通 。
如果一个公民住在公房系统里 , 没有买房按揭贷款的需求 , 那么买房的公积金也就用不上了 。 但是当该公民身体出问题时 , 他的公积金账户的钱可以用来治病 。 如果这位公民的身体很好 , 住房又不用公积金贷款 , 那么这笔钱积累下来 , 可以增加其养老金的总额 。
我国从新加坡学来公积金理念 , 落实的只是单一的住房公积金 , 结果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概念 , 收缴比例和医保系统一样高 , 变成了刚性的12% , 显然这是一个相当高的社会住房补贴政策 。
中国公积金政策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职工的住房困难 , 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
当初上海在1990年仿照新加坡实行公积金政策时 ,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没发展起来 , 整个中国还在实行公房分配制度 , 当时每个家庭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七到八平方米 , 住得非常拥挤 , 人民的居住环境急需得到改善 。
当时的矛盾是要建造更多的房屋 , 但是国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建造 , 由此才考虑设立公积金的政策 , 通过个人出一些、企业出一些、国家出一些 , 集资公住 , 来激活中国房地产市场 。
应该说这个政策对当时的上海来说是合适的 , 确实激活了上海的房地产市场 , 并普及了商品房的概念 。
图2 2014-2018年住房公积金提取金额及提取率
「公积金」 黄奇帆再谈取消公积金:三个措施保证老百姓完全不会吃亏
图片
到了1994年前后 ,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崛起 , 土地批租等政策开始成熟 , 一大批房产商开始涌现 , 住房开发量激增 。 1995年以后 , 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开始提供按揭贷款业务 。
发展到现在 , 中国的房地产系统已经基本建立 , 购置商品房的商业贷款体系渐成主流 。
可以说 , 当商品房市场循环已经形成的时候 , 公积金最初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 , 其为人们购房提供低息贷款的功能完全可以交由商业银行或成立专门的住房银行来解决 。
截至2018年底 , 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5.75万亿元 , 而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4.98万亿元 , 在整个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不到20% 。 也就是说 , 老百姓的债务主要为商品房的商业贷款 。
图3 2014-2018年个人住房贷款金额及个人住房贷款率
「公积金」 黄奇帆再谈取消公积金:三个措施保证老百姓完全不会吃亏
图片
如果我们能够针对不同人群制定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 完全有可能用商业贷款补足公积金贷款20%的份额 , 同时并不增加老百姓的住房贷款债务 。 而公积金缴存的14.6万亿元所带来的社会资本运营低效率、高消耗、不公平等问题也就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 从而逼迫我们必须找到更有效的路径 , 为个人、企业、国家建立新的、替代式的“公积金循环” 。
改革现行的公积金制度 , 代之以建立新的年金体系并不会降低老百姓的公共福利 , 会为百姓带来更大的财产增值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 , 我国居民已经把公积金作为一项理所应当的公共福利 。
每个月工资中自己的钱拿了6%放入公积金账户 , 大家依然觉得是福利的原因在于 , 个人所在单位也帮大家在公积金中心存入了工资额的6% , 这样每个人的公积金账户就变成了工资额的12% 。 用我的6%换来了12%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每个人都有一个6%的既得利益 。 所以很多人说 , 取消公积金就是取消了大家的福利待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