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 , 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徽菜作为中国当代八大菜系之一 , 以其特有的食材资源 , 独具特色的烹饪技艺 , 一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
徽菜与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 徽文化地区涵盖了徽州六县和浙江的建德、淳安、桐庐等区域 , 历史上这里是吴头楚尾 , 秦朝在此设置新安郡 , 徽文化便是发端于徽文化地区的新安文化圈 。 隋时这里属于歙州 , 宋朝在此设徽州府 , 作为徽文化代表之一的徽菜 , 便是这一地理区域的文化遗产 。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徽菜的形成 一个菜系的形成 , 是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 。 徽州自古号称“东南邹鲁” , 历来人文荟萃 、文风鼎盛 。 这里重儒好学 , 出现了“连科三殿甲 , 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 “兄弟翰林” , 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 。 徽州人“儒而好贾” , 徽商的足迹遍布天下 。 伴随着他们的足迹 ,以徽州本土特产为原料 , 在徽州土地上形成雏形的徽菜 , 渐渐进入大江南北的千家万户 , 成为餐饮中颇有影响的一个菜系 。
最初的徽菜内涵较为狭窄 , 仅指徽州地区一府六县(歙县、休宁县、姿源县、祁门县、 黟县、绩溪县)的菜肴 。 徽菜的特点是善用火腿佐味 , 以冰糖提鲜 , 保持原料的本味 , 口感以咸、鲜、香为主 , 擅长烤、炖 , 芡多油重 , 讲究火候 。 徽菜尤其擅长利用食物自然霉变后的 特殊味道 , 调味烹制出奇香无比的菜肴 。 以徽菜中最著名的臭鳜鱼为例 , 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钙质 , 味道鲜美 , 能预防骨质疏松、缓解失眠 , 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 。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徽州有着邻越、连吴、接楚的地缘优势 , 这里在历史上是躲避战乱南迁的北方士族的乐园 。 北方士族们迁居此地后 , 将他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带到这里 , 与当地的山越饮食文化充分融合 , 孕育出了徽菜 。 徽菜文化既有儒家的饮食理念 , 又有着吴、越、楚的山越文化传统 , 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烹调体系和经典菜品 , 成为吴越地区饮食文化的核心 。
北宋《东京梦梁录》记载 , 在北宋时期 , 徽菜便已走出徽州 , 来到了汴梁城 。 北宋的东京有许多徽州人开设的南食店 , 徽菜的代表“沙地马蹄鳖 , 雪天牛尾狸”成为北宋贵族餐桌上的珍品 , 成为皇室大宴的必备菜肴 。 明清时期 , 徽菜馆更是遍布天下 , 与苏、鲁、粤、川“四大菜系”一起成为菜馆的主流 。 徽菜是唯一一个以州府级地名命名的菜系 , 是徽文化中饮食文化杰出代表 。
徽菜的文化特征 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 。 据《徽州府志》记载 , 早在南宋间 , 用皖南山区特产“沙地马蹄鳖 , 雪天牛尾狸 ”做出的菜肴便已闻名天下 。徽菜制作讲究 , 以味调味 , “五味调和百味香 ”李白曾有诗赞道:“闻说金华渡 , 东连五百滩 。 全胜若耶好 , 莫道此行难 。 猿啸千溪合 , 松风五月寒 。他年一携手 , 摇艇入新安” 。 徽菜的美味能够引得见多识广的李白“摇桨入新安” , 说明早在唐代 , 徽菜的美味便被人们珍爱 。
「徽菜」细说徽菜:蕴含丰富“师法自然”的文化内蕴,何日再能重放光彩?徽菜的形成徽菜的文化特征徽菜的多元演变徽菜的发展之路
本文插图

徽菜擅长烧 、炖、 蒸、 熏 , 重火重油重色,菜肴油浓色艳 , 汤浓味厚 , 质地酥烂有“吃徽菜 , 要能等”之说 。 徽菜常用木炭炉熬煮 , 原锅上桌 , 浓香四溢 ,体现了徽州古朴典雅的风貌 。
长期以来 , 徽州人探索掌握了烘、烤、燔、烧、 煮、煨、卤、炖、烩、蒸、渍、 糟、酱等烹调技法 , 在千百年的演进发展中 , 不断改进 , 形成了原汁原味、讲求精细、鲜香极致、酸辣中庸的独特文化风格 。 徽菜餐具锅、盘、碗并用 , 菜型以羹、汤、爽并重 , 食法以冷、 热、烫并行 , 吊鲜以山菇、火腿、笋干、海米、高汤并举 , 上色以酱油酱汁和炒糖色、蜂蜜麦芽糖并通 , 造型以剞、片、梳、披与炸、 滑、蒸、养并精 , 形成了完善的烹饪体系和系统的操作规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