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愈长大愈不能玩是不是意味着成熟“老顽童”的说法又是不是合理

说几点我个人的感觉。我原来和朋友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小的时候我总盼着长大,因为这点其实在现阶段也比同龄人要成熟一点,但当我按预期的速度长大了之后,却突然发现一件事,小时候以为随着时间的变化知道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有趣的事情会越来越多,结果却感到,随着知道的事情变多了,不明白的事情也开始随之增加,而因为未知感的增加,有趣的事情反而越来越少。广大的网友说得好,只有小孩才看对错,成年人只看脸。在我看来,之所以趣味减少,其实是失去了一种想怎样就怎样的随性,多的是我行还是不行的顾虑,而任何的兴趣爱好只要掺杂一种关于利弊的考量之后,其实就都没那么纯粹了。而这种关于利弊的考量其实就是成年人的羞耻心。孩子做什么都不会被责怪,他们喜欢听Dylan也好,还是凤凰传奇也好,都是出自于原始的欲望。而成人的有些私密的喜好则会被自己抗拒,没法获得完全的享受。我的爱好也不多,就本我而言,我喜欢的事只有:俄罗斯方块、看电影、打扫厕所还有打麻将,但作为一个妄想有高逼格的年轻女性,我的爱好只有:看电影、旅行和健身。有很多我喜欢的事被我自己隐藏起来,让我成为一个看似是我想要的自己,其实只是把我变成了别人想要的高逼格年轻女性而已。老顽童当然存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天赋异禀,追逐本心,引领时尚的人。可惜这个人不是我。而我也并不是背负了成人的责任,而只是趋利避害的选择了一种最轻松的生活方式而已,即使可能并没有那么快乐。不过谁让我只是个普通人呢。
■网友的回复
所有的游戏都是对于实用行为的模拟。很多相对高等的动物都有游戏行为,比如猫喜欢扑毛球,犬科喜欢互相追咬,灵长类的跳跃悬吊,是对捕杀狩猎行为或者快速移动的模拟。类似的游戏人类也有。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在不需要真正进行该行为的时候获得一定经验,比起真正进行要安全而且节约成本。这是有利于种群和个体生存的。所以,对游戏的喜爱,类似于对甜味的喜爱、对蜘蛛的恐惧,进化成为了这些动物的潜意识偏好。人类的行为比动物复杂的多,所以人类的游戏也比动物复杂,但仍未偏离“行为模拟”。比如搭积木就是对建造行为的模拟,可以训练孩子对于肢体的精细控制以及对重力的理解,同理还有堆沙堡。玩洋娃娃是对护理后代的模拟,过家家是对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模拟,躲猫猫是对隐蔽和逃脱的模拟…一般人会觉得大人玩游戏怪怪的是因为,对成年人的期待是他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经验进行实操,再去“练习”是经验不足的表现,另一方面,游戏是没有实际产出的,也是对资源的浪费。但是大人也有自己的游戏啊!一方面,大人真的也是玩心不改,另一方面,在文明社会,有些原本可以做的行为也都不能做了,比如杀戮和征服,只能通过游戏虚拟满足。他们自欺欺人地把那些游戏叫做“体育运动”。而且到现在很多语言里“体育比赛”和“游戏”还可以用同一个词。当代竞技体育运动大部分是对战争和狩猎行为的模拟。射箭标枪就不说了,拳击也很好理解,而足球篮球这种集体运动,实际上是对复杂的战争行为的模拟。有主帅的运筹帷幄,有大将的七进七出,有身体的对抗智力的比拼。而积木、洋娃娃这样的建设行为游戏也有成年人变体,比如模型、手作、折纸之类。那为什么不亲自从事运动观众也能通过观看获得快感呢?因为游戏快感的核心是获得经验,观看的时候体育迷也能分析主帅的排兵布阵,球员的跑位选择,攻防的阵型变换。这些都是不需要亲自从事的。所以,大人不是不玩,只是变虚伪了。Don\u0026#39;t grow up, it\u0026#39;s a trap. -----------------内容来源于以前阅读的人类学著作的记忆,未经重新查实。欢迎指正。
■网友的回复
孩子总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他们会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欲望。但虽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社会接触的加深,再加上教育。孩子学会压制,变得中庸、谦虚,成为一个社会人。(这个过程被称为外部超我内在化)但被压抑的欲望时刻存在,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解决,或宣泄或妥协。但当一个人脱离社会,外部的压力就大大减少。这时他就可以选择在心理上退回孩子的状态。 所以会有老顽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