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捉贼的核心要点:学会“关门”的技巧,后把握“关门”时机

【『』关门捉贼的核心要点:学会“关门”的技巧,后把握“关门”时机】上次说到《三十六计》中在危机关头可以从困境中脱身的巧计“金蝉脱壳” , 而紧接着“金蝉脱壳”的下一计“关门捉贼” , 却和“金蝉脱壳”完全相反 。前者在使用中注重的是在我方处于劣势时 , 使用此计来暗中脱身 , 而后者则是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 将暗中逃遁的念头扼杀在摇篮里 。如果说“金蝉脱壳”一计是用于危急关头 , 形势对于我方来说极为不利的情况下 , 那么“关门捉贼”则是在我方掌握主动权和优势的情况下封锁住敌人 , 使得敌人成为我方的囊中之物 。这两计则是处于各自的对立面 , 而在古往今来的众多案例中 , “关门捉贼”这一计的出现频率也是算比较高的 , 接下来我们就讲个关于这一计的经典案例 。
『』关门捉贼的核心要点:学会“关门”的技巧,后把握“关门”时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白起
话说战国后期时秦、赵两国之间气氛剑拔弩张 , 赵国的名将廉颇在与秦国的战斗中发现秦军气势强盛 , 不宜正面交锋 , 于是带兵回防坚守长平 。于是就这么僵持了两个月 , 秦军一直拿不下长平 , 而秦国则使计离间赵王和廉颇 , 结果赵王果真中计对廉颇起了疑心并将他调回 。赵王派遣赵括前往 , 而赵括到达长平后决定与秦军正面对战 。而秦国将军白故意让赵括在几次战斗中尝到些许甜头 , 赵括得意忘形之下决定亲率40万大军去直捣白起老巢 。殊不知白起此时已经布下包围圈就等着白起往里面钻 , 在战斗中也故意将赵括引到秦壁 。而在赵括一时也奈何不了白起的时候 , 得到自己的后营被秦军占领 , 以及粮食物资也被秦军截断的消息 。无奈之下赵括只能带兵突围 , 奈何白起以及设下了严密的布防 , 赵括最后中箭身亡 。赵国的45万大军被斩首坑杀 , 从此国力大损 , 继齐国之后也渐渐没落 。
『』关门捉贼的核心要点:学会“关门”的技巧,后把握“关门”时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括剧照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 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和规模最大、也是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 名为长平之战 。而在这次长平之战中赵国名将白起抓住了秦国赵括急于求胜 , 以及容易在得意忘形中失去判断力的弱点 , 战术上采取了先诱敌深入再对其展开包围圈的方法 , 从而进行逐步歼灭敌军 。而赵括一行人就是被白起关上门来捉的“贼” , 白起的包围圈等同于起到了“关门”的作用 。
『』关门捉贼的核心要点:学会“关门”的技巧,后把握“关门”时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廉颇剧照
而在《三十六计》里“关门捉贼”一计的原文是:“小敌困之 。剥 , 不利有攸往 。” , 其中“小敌困之”意为对于比较弱小的敌人需要先想方设法把它困住或者歼灭 。“剥 , 不利有攸往 。”则是出自《易经·剥》卦中 , 在《三十六计》中引用这一卦所指代的是对于变成了小股小股的敌人 , 我们要做的将其包围困住 , 而并不是急于求成的选择其他笨方法 。而“关门捉贼”一计的来历已经无从考察 , 这一成语属于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 , 与“关门捉贼”相同的词语还有“关门放狗”、“瓮中捉鳖”等等 。
『』关门捉贼的核心要点:学会“关门”的技巧,后把握“关门”时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白起剧照
“关门捉贼”这一计从字面上也很好理解 , 与其他的计谋比如“借刀杀人”一样 , 其中蕴含的意思都很直观 , 也都属于在军事上常用的计谋 。“关门捉贼”其实也算属于一种随机应变的计谋 , 尤其表现在第一是发现敌方比较弱小的时候 , 第二则是在敌人得意忘形和放松戒备的时候诱敌深入 , 但实则我方已经设下了包围圈 。再充分发挥我方的优势 , 像白起一样先是占领了赵括的老巢再是隔断了赵括的粮食供应 , 此时的赵括一行人就成为了“瓮中之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