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樵夫」《我与地坛》:苦海难渡,重温史铁生笔下的生死之辩( 二 )



「隔岸樵夫」《我与地坛》:苦海难渡,重温史铁生笔下的生死之辩
本文插图

史铁生自身残缺的命运和母亲坚忍却毫不张扬的爱 , 引发了他对芸芸众生苦难经历的深切怜悯和关怀 。 正是这种怜悯和关怀 , 使得他把个人命运投放在人世百相的大背景中时 , 越发能看到苦难的如影随形、不可逃离 。 既然如此 , 那何不坦然面对?或是忍受、或是享受、或是征服、或是超越 , 全看自己的本事 。 这份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 注定要与我们融为一体 。 二、生死难猜——大彻大悟后的感慨
为了逃避这世界带给他的苦痛 , 失魂落魄的史铁生摇着轮椅 , 在一个平静的下午里进入了地坛 , 开始了他与地坛宿命般的缘分 。 地坛使他远离了喧嚣的人世 , 带给了他一片祥和和宁静 , 渐渐成为了他灵魂休憩的场所 。 在这地坛里 , 他看着四季变幻、风霜雨雪、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 与世隔绝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 思考着事关灵魂的人生哲学 。

「隔岸樵夫」《我与地坛》:苦海难渡,重温史铁生笔下的生死之辩
本文插图

人往往就是这样 , 只有当突然遭受极大的打击或痛苦时 , 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 才会开始自我审视 , 探寻自身存在的价值 。 史铁生亦是如此 。 双腿瘫痪后带给他的苦痛 , 让他一度对生命倍感绝望 。 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 与现实的无比残酷 , 这期间的落差 , 让史铁生无比想要投入死神的怀抱 。 面对着这无法破解又无法逃离的困境时 , 他不得不开始思考生与死的问题 。
在与地坛热闹的生命天天相伴的日子里 , 他渐渐明悟 , 原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 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既然死终不可避免 , 那又何必急着完结自己的生命呢?说不定继续活下去 , 还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呢?这样一想 , 史铁生逐渐放下了死的念头 。 接下来就是怎么活的问题了 。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 史铁生在地坛一待就是十五年 。 十五个春夏秋冬里 , 他从未忽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 但在思考的同时 , 他渐渐开始写作 。 于是问题又演变成了自己为什么而活 , 又为何要写作?

「隔岸樵夫」《我与地坛》:苦海难渡,重温史铁生笔下的生死之辩
本文插图

写作最初的原因 , 用他的话说 , 就是“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 , 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 , 哪怕再去死也能说得过去” 。 于是带着本子和笔 , 在地坛里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 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 , 努力得到了回报 。 作品获奖后 , 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 这让他兴奋地睡不着觉 。 为了写出更多的小说 , 他像中了魔似的 , 到处去寻找素材 , 生怕自己文思枯竭 , 过得越来越恐慌 , 结果却活得像个人质 。 于是他开始反省 , 与其被写作绑架 , 还不如一死了之 。 但是他没有 , 说明还是想活 。 为什么想活呢?因为人是有欲望的 , 人活在这世上还是想得到点什么 。
存在主义总是强调人生本无意义 , 倡导一种向死而生的价值观 。 尤其是在萨特看来 , 人活着不仅面临死亡的威胁 , 还有无意义的威胁 。 若是活得毫无价值 , 那就与死亡没有两样 。 对史铁生而言 , 也是如此 。 他深知 , 仅仅是活着是不够的 , 还需要找到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 所以他会选择写作 , 这成为了他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 在写作中 , 他能发现自己活着的意义 , 因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其充实的过程 , 而不是那个立于终点遥不可及的目标 。
但是对意义的追求也是一种欲望的体现 , 求而不得就会产生痛苦 , 但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欲望的存在 。 正如史铁生借园神之口所说:“孩子 , 这不是别的 , 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 ”结语
《我与地坛》中 , 对苦难的通达认识 , 对生死的透彻感悟 , 赋予这篇散文特有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 。 在文中 , 史铁生用有限的生命 , 尝试去探索无限的人生 , 在与宿命的对抗中 , 痴痴地去寻找人生于世的意义 。 这份向死而生的担当 , 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绚丽多姿和朴实厚重;这份坚持不懈的探索 , 让我们目睹了人性的高贵坚忍和自我超越 。 史铁生宛如一个史无前例的开拓者 , 为我们探索命运的征程 , 迈出了孤独却永恒的一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