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樵夫」《我与地坛》:苦海难渡,重温史铁生笔下的生死之辩

【「隔岸樵夫」《我与地坛》:苦海难渡,重温史铁生笔下的生死之辩】
"我只担心一件事 , 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陀思妥耶夫斯基

「隔岸樵夫」《我与地坛》:苦海难渡,重温史铁生笔下的生死之辩
本文插图

《我与地坛》
中国当代文坛中 , 史铁生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 其自传体散文《我与地坛》 , 更是在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为世人所铭记 。 早在1991年《我与地坛》发表后 , 韩少功曾说:“这篇文章的发表 , 对当年的文坛来说 , 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 , 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 。 ”其评价之高 , 让人惊叹 。 但凡是认真读过史铁生文字的人 , 想必心里或多或少都会升起钦佩之感 。 这篇文章还被节选进了中学的教科书 , 许多人接触史铁生便是从那时开始 。
时至今日 , 《我与地坛》的魅力依旧经久不衰 。 史铁生亲切朴实的文风 , 深邃澄澈的思想和宽厚博大的情怀 , 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 文中对生与死的感悟 , 对苦难的思索 , 对母亲的怀念 , 都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 这些饱含情感充满意蕴的文字 , 在历史的长河中 , 始终如高悬于夜空的星辰 , 照亮着多少迷失灵魂的归宿 。
但值得深思的是 , 要何等厚重的灵魂 , 才能用如此质朴的文字 , 表达出如此深邃的哲思?可以想见 , 史铁生必定是经过了命运的残酷折磨 , 才获得了如此透彻的感悟 。 正如其所言 ,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 , 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 , 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 , 以便不断地去看它 , 不是不断去看这些文字 , 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 , 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
命运多舛的史铁生 , 经过十五年苦苦探索 , 终于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答案 。 这篇《我与地坛》更是集结了他多年来对苦难深切的感悟和对生命孜孜不倦的思索 。 这是他的思想历经十五年的炼化和沉淀 , 凝练成朴实而宽厚的文字 , 展现在我们面前 。 一、苦海难渡——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 史铁生个体的命运在时代的浪潮中被裹挟前行 。 本是个激情四射的岁月 , 但是从天而降的灾难却让年仅21岁的史铁生不得不早早开始面对生命残酷的一面 。 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 厄运欺身而上 , 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忽地残废了双腿 , 这犹如把他放逐到苍茫无际的荒原之中 , 去直面生存的艰难 。 孤独、苦闷、绝望 , 笼罩着如沧海一粟的史铁生 , 让他四顾茫然 , 不知所措 。
“找不到工作 , 找不到去路 , 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 ”史铁生面对这忽然而至的苦难 , 一时陷入失魂落魄的境地 。 试想看 , 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生命 , 突然被告知失去了双腿 , 结果后半生只能与轮椅为伴 , 这该是怎样一个锥心刺骨的现实?史铁生想不通 , 上帝怎会对年纪轻轻的他如此刻薄?这该是何等的不公 。

「隔岸樵夫」《我与地坛》:苦海难渡,重温史铁生笔下的生死之辩
本文插图

尽管感到不甘心 , 但对他而言 , 苦难却远未结束 。 母亲的猝然长逝 , 让他在埋怨自身命运的同时 , 也渐渐体察到了降诸于母亲身上的苦难 , 而那无法言说的痛苦一直被母亲默默承受着 。 当她任由史铁生去园子闲逛时 , 她却时时刻刻担心着儿子一时想不开而离她而去;当母亲来找他时 , 他却不理不睬 , 任由母亲如海上的一叶孤舟般寻觅着他;当母亲送他出门时 , 久久不动的身姿之中蕴含的是怎样一种祈盼和恳求?她那二十岁就截瘫的儿子 , 终于在她走后 , 渐渐明白了她的苦难和伟大 。
这是属于史铁生和母亲的苦难 , 但史铁生在地坛的十五年里 , 对苦难的思考 , 不仅看得更多 , 也看得更远 。 地坛里除了史铁生和她的母亲 , 也有着形形色色的人与事 。 如那唱歌的小伙、捕鸟的汉子、饮酒的老者 。 但最让史铁生感动造化弄人的却是那个数次与幸运之神失之交臂的长跑运动员 , 以及那个美丽纯洁却又智力低下的姑娘 。 这都让史铁生越发深入思索 , 那降诸于人世的种种的不幸和残缺 。 面对由此引发的苦难 , 我们貌似避无可避 。 每个人来到世上 , 就好像走在这荆棘丛生的灌木丛中 , 痛苦和煎熬或许才是人生的常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