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天地TB】春季易发烦人口疮,中医药来帮您解忧


踏青赏花
莫负时光
口疮是祖国传统中医病名 , 主要对应于现代医学的复发性口腔溃疡 。 口疮患病率很高 , 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发生过 , 只是多数人会很快自愈 , 而一些人则迁延难愈或反复发作 。 由于该病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 因此西医疗效有时并不理想 , 很多西医医生可能也会推荐患者去看看中医 。 通过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 , 不少患者可以告别烦恼 。
中医学认为口疮多因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嗜好烟酒或情志内伤、劳倦过度所致 。 脾开窍于口 , 其华在唇 , 而舌为心之苗 。 根据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 舌尖属心肺 , 舌体中央属脾胃 , 舌体两侧属肝胆 , 舌根属肾 。 因此 , 本病主要与心、脾关系最为密切 , 还可涉及胃、肝、胆、肾等脏腑 。
辨证与汤药
中医讲求辨寒热虚实 , 对于口疮来说 , 通常按照以下方法来分辨:灼热疼痛多属实证、热证 , 隐痛多属虚证、寒证或虚实夹杂证;病程短者多属实证 , 病程长者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 如病程迁延日久 , 由气及血 , 又可出现血瘀(实);喜热食者多为寒证 , 喜冷食者多为热证 , 平素嗜食肥甘者多属湿热内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者多为虚证和/或寒证 , 大便干硬、小便赤涩者多为热证 , 大便黏滞者多为湿证;口疮伴口干渴饮或口干不欲饮水、咽痛、小便短少者多属实热或虚热 , 口疮伴畏寒怕冷、腹胀纳呆者多属虚寒证或寒热错杂证;因情志因素加重者多为肝郁气滞 。
临床上常见的证型有以下几个 , 不过这些证型可单独出现 , 也可相兼出现 , 具体应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 。
心脾积热证
溃疡局部灼热疼痛 , 伴有口干、口渴、心烦、失眠、便干、尿赤 , 舌尖红、 苔黄 。 治以清心泻脾、导热下行 , 可用导赤散合泻黄散加减 , 常用药物有淡竹叶、生甘草、通草、生地黄、藿香、栀子、防风、生石膏(先煎)等 。
胃火炽盛证
溃疡周围充血发红 , 口中灼热疼痛 , 牙龈红肿出血 , 伴有口臭、口干、渴思凉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 舌红苔黄而干 。 治以清胃降火、通腑泻热 , 可用清胃散加减 , 常用药物有升麻、黄连、当归、生地黄、牡丹皮等 , 大便干结严重者可加大黄、芒硝、枳实 。
阴虚火旺证
溃疡表浅 , 周围微红 , 易反复发作 , 隐痛或热痛 , 伴有口渴不欲多饮、手足心热、盗汗、心悸、失眠、便干 , 舌红少苔 。 治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 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等 , 虚火重者可加知母、黄柏 。
脾虚阴火证
溃疡多为灰白色 , 周边水肿 , 红晕色淡 , 隐隐作痛 , 伴有腹胀、纳呆、大便偏稀、乏力等症 , 舌淡苔白 。 治以补益脾胃、升阳泻火 , 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 常用药物有党参、炒白术、黄芪、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生甘草等 。
寒热错杂证
溃疡色淡红 , 反复发作 , 隐痛 , 可伴有口干口苦、咽痛、胃脘堵闷、知饥不食、食则腹胀、腹泻肠鸣、乏力等症状 , 舌红舌体胖大 , 舌苔黄腻或白腻 。 治以清热化湿、平调寒热 , 可用甘草泻心汤加减 , 常用药物有炙甘草、黄连、黄芩、党参、干姜、法半夏、大枣等 。

【糖尿病天地TB】春季易发烦人口疮,中医药来帮您解忧
本文插图

中医外治法
祖国传统医学除了汤剂内服 , 还有着丰富的外治方法 , 对于口疮有着不错的疗效 , 不过大家要记住 , 一定要由有资质、有经验的中医师予以治疗或指导操作 , 尤其是有创治疗 。
涂敷
心火盛者可局部涂敷冰硼散(冰片、玄明粉、硼砂、朱砂) , 慢性或虚火型口疮可局部涂敷养阴生肌散(青黛、甘草、牛黄、黄柏、枯矾、龙胆草、冰片、煅石膏、薄荷脑) 。
含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