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未来孩子要接受的国际化教育,将在这五大方面加剧变化( 四 )
文章图片
课程架构的调整 , 千万不能停留在理念宏观层面 , 这是微观层面的分析、梳理、对比、联接、整理、综合等一系列的具体教研与教学过程 , 是一线专家老师通过具体教学实践、精心备课、研究比较中外课程内容后的结果 。
IB课程中的EE与TOK便是值得借鉴 , 如何与中国国家课程中的拓展、研究型课程相整合 。 IGCSE或A Level 课程中的各学科的知识内容都能与中国本土课程相对应联接 。
但要注意的是 , 学科知识点的融汇贯通只是第一步 , 更重要的是西方一些优质课程的学科思想与理念 , 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高阶思维认知素养目标、批判性思维及元认知的反思力、创意想象力及动手实践力 , 这些比知识内容更重要的学术深层素养价值 , 在我们整合西方课程的过程中 , 不能忽视丢失 , 这些才是西方优质课程的精华 。
中外课程的深度整合与融合 , 也是为中国选择国际化教育的学生 , 打下更宽广的学业基础 , 能让学生避免“一条道走到黑” 。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 , 要给孩子铺好多元化升学途径的准备 , 既能走得出去 , 也能留得下来 。
第三 , 要从以外方校长、外教为主的管理与教学模式 , 变为真正中西融合的模式 。
要尽快培养一批立足本土 , 但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 , 同时具有双语、跨文化沟通力、并熟悉了解中外社会、文化、课程、课堂的教育人 。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决定了这所学校的课程的实施力 , 一个完全不熟悉了解中国社会、文化、语言、课程的外方校长 , 是很难引领中外课程的整合融合 。
同样 , 过多地依赖于外教 , 真正中西融合的教学实践很难落地 。
文章图片
中外校长、中外教的合作互补、交流 , 不能仅停留在一般会议或社交礼仪层面上 , 要有共同参与的备课、听课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测评的设计与阅卷、质量分析、各种教研活动、校本培训与家校沟通 。
中国的国际化学校 , 无论怎么转型 , 都会有一批优秀的外方校长与外教 。 但犹如中国的外资及合资企业 , 高管与核心骨干的本土化已是大趋势 。
未来中国的国际化学校 , 随着本土国际化人才的不断涌现 , 会有更多的双语人 , 成为中国国际化学校的掌门人与教学骨干 , 这也为中国国际化学校转型提供了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
第四 , 中国的国际化学校的校园文化 , 不能只有“洋味”而没有“本土味” 。
一所办在有五千年历史与深厚教育传统 , 又正在复兴崛起的大国土壤上的学校 , 只认西方节假日 , 只知晓华盛顿、林肯 , 对西方社会、历史、人物烂熟于心 , 对自身国家、民族、历史知之甚少 , 也无深厚的情感认同 , 是会出大问题的 。
更可怕的是 , “重洋轻中”的校园文化 , 会潜移默化地将自己与身处的社会隔离开来 , 视自己为“他者” 。 这会使这些国际化教育学校培养出的学生 , 失去最重要的根基 。
其实 , 中国的国际化教育 , 不能培养“空心化”的国际人 , 任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格成员 , 都是根扎本土 , 有根有源 , 但又兼具国际视野情怀的Global citizen 。
一个根扎中国大地 , 但又不偏激、狭隘、走极端 , 深具同理心、愿分享分担、将小我与民族国家、全人类命运联接一起的人 , 才是中国国际化教育的培养目标 。
推荐阅读
- 疫情■受疫情影响,外资要全面撤离中国?谣言
- #疫情#IMF为何预估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最好之一?分析来了
- 美国土安全部:疫情下,恐怖分子或对杂货店、病毒检测点下手
- 4月9日以来哈尔滨新冠肺炎疫情已致51人感染,含多名医护
- 中美高级官员召开视频对话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 『共克』山东工业技师开展疫情日常防控培训与应急演练
- 「推荐」疫情是如何暴发的?美英法抱团甩锅中国,背后用意须警惕
- 受疫情影响,外资要全面撤离中国?谣言
- 国家卫健委:及时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 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 民调:三分之二受访美国人认为特朗普应对疫情过慢,党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