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未来孩子要接受的国际化教育,将在这五大方面加剧变化
文章图片
看点
疫情给全球化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 带来了种种不确定性 。
在这一大背景下 , 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林敏 , 也敏锐地看到了国际化教育的“转型”契机 。
他认为 , 强调自主开发和创新 , 势必成为中国国际化教育的主旋律 。
未来10年20年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教育?
本文将从双语学习、课程框架、教学模式、校园文化、升学目标这五个方面 , 阐述变化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学说(ID: NSI-cm)
文丨林敏编丨Jennifer
这次冠状病毒引起的全球疫情 , 给中国与整个世界都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 , 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化的现状与未来的进程
。
中国与世界现有的关系与未来的联结、这几年深受特朗普“逆全球化”经贸政策影响的国际政经格局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
虽然全球化进程已是我们人类发展必经之路 , 资本、人才、信息、产品的全球流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但这次病毒在全球几乎每个角落的肆虐 , 以及各国在不同阶段因不同国情、文化与制度的应对策略与方式 , 也确实暴露了全球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 。
民族国家的认同与凝聚力 , 国境边界的关闭、人员流动的限制 , 国际间交通来往的大幅减少 , 全人类似乎一夜间又回到了“前全球化”的时代 。
文章图片
也许 , 疫情过后 , 一切又会慢慢恢复原样 , 但正如不少有识之士 , 如基辛格所担心的 , 有些全球化进程中曾经是大多数人的基本共识 , 也许会被一些更传统保守的信念与政策所取代 。
民族国家的意识与自我利益会进一步被置于优先 , 各国原先对世界大同、融为一体的憧憬与向往 , 也会被各国在疫情中首先确保本国安全的做法所冲淡 。
欧洲疫情暴发后 , 所有欧盟的国家都先后封闭了自己的边界 , 意大利最初的求援 , 也没有得到欧盟友邦的积极响应 。
各国各自为政 , 自顾不暇 , 大都在“自扫门前雪” 。 疫后的世界 , 会有更多的猜疑、不信任、更多地对“一体化”、“国际化”、“全球化”的怀疑与抵制 。
尤其是在抗疫过程中 , 中国社会所显示出的极强的动员组织力 , 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 中美间在疫情前后的“合作”与“较量” , 也为疫后两强国在未来世界的影响力和彼此间的互动 , 埋下了很重要的“伏笔” 。
中美关系 , 很难再回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 中国国力只及美国的几十分之一时的“蜜月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国际化教育的“转型”契机
在这大背景下 , 中国的国际化教育也面临着种种压力与挑战 , 也正好是“转型”的契机 。
疫情前的主流模式与格局会遭遇国内外政经趋势及国际关系大势变化的冲击 。 原有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升学途径、培养目标 , 都会要有一定的调整与变化 。
推荐阅读
- 疫情■受疫情影响,外资要全面撤离中国?谣言
- #疫情#IMF为何预估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最好之一?分析来了
- 美国土安全部:疫情下,恐怖分子或对杂货店、病毒检测点下手
- 4月9日以来哈尔滨新冠肺炎疫情已致51人感染,含多名医护
- 中美高级官员召开视频对话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 『共克』山东工业技师开展疫情日常防控培训与应急演练
- 「推荐」疫情是如何暴发的?美英法抱团甩锅中国,背后用意须警惕
- 受疫情影响,外资要全面撤离中国?谣言
- 国家卫健委:及时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 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 民调:三分之二受访美国人认为特朗普应对疫情过慢,党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