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遥]聚焦|黄德海:杨遥《流年》,阳光能够照到的明亮地方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聚焦|黄德海:杨遥《流年》 , 阳光能够照到的明亮地方
[杨遥]聚焦|黄德海:杨遥《流年》,阳光能够照到的明亮地方
本文插图

主编荐语
在敏锐的审美洞悉和苛刻的文体审验中 , 杨遥小说由经验叙事到意义探寻的艰难双重整合 , 在叙事情境片段的逻辑化语法序列中得以清晰呈现 , 一系列被认知表象所掩盖的存在奥义 , 成为生命的“震惊”与“启悟” 。 (金春平)
杨遥《流年》
阳光能够照到的明亮地方
黄德海
那次在五台 , 或许因为是东道 , 尽管山路崎岖 , 时晴时雨 , 杨遥始终保持兴致 , 看到什么 , 就随口讲个故事 。 有时候听的人不耐 , 杨遥便停住 , 羞怯地笑笑 , 不语 。 不知是因为小说写作经常被打断 , 养成了独特的习惯 , 还是杨遥始终有好的耐心——等听的人回过味来 , 问起故事的后续 , 杨遥就又慢条斯理地讲下去 , 仿佛不曾有过中断 。 从那时候开始 , 我差不多就单方面认定 , 在这个信息和意义过剩的时代 , 杨遥是罕见的讲故事的人 。
杨遥
[杨遥]聚焦|黄德海:杨遥《流年》,阳光能够照到的明亮地方
本文插图

本雅明曾谈到过讲故事的人和小说写作者的区别:“讲故事的人取材于自己亲历或道听途说的经验 , 然后把这种经验转化为听故事人的经验 。 小说家则闭门独处 , 小说诞生于离群索居的个人 。 此人已不能通过列举自身最深切的关怀来表达自己 , 他缺乏指教 , 对人亦无以教诲 。 写小说意味着在人生的呈现中把不可言诠和交流之事推向极致 。 囿于生活之繁复丰盈而又要呈现这丰盈 , 小说显示了生命深刻的困惑 。 ”杨遥并非没有生命的困惑 , 或许只是他秉有的天赋和他自身的际遇 , 让他更关心如何把困惑在故事里展开 , “保持并凝聚其活力 , 时过境迁仍能发挥其潜力” 。
[杨遥]聚焦|黄德海:杨遥《流年》,阳光能够照到的明亮地方
本文插图

[杨遥]聚焦|黄德海:杨遥《流年》,阳光能够照到的明亮地方
本文插图

瓦尔特·本雅明
从五台山来到雁门关 , 杨遥就讲起了他的雁门关故事 。 他曾很长一段时间借调在离雁门关几十公里的地方工作 , 朋友来了 , 他便租上一辆车 , 到关里转转 。 几年下来 , 他去了数十次雁门关 , 却没有一次带上很想去一趟的家人 。 有一回 , 明明车上还有空位 , 他却让家人不要跟上 , 以后有时间再说 。 看到家人失望的笑容 , 他说 , 觉得自己真是过分 。 后来 , 杨遥说 , 他终于带家人去了次雁门关 。 耐心、细致 , 看起来憨厚 , 却又眼观六路 , 体贴着每个人可能的委屈——这差不多也是杨遥和杨遥作品最显著的特点 。
[杨遥]聚焦|黄德海:杨遥《流年》,阳光能够照到的明亮地方
本文插图

右起:王继军、杨遥、黄德海、孔令剑登雁门关
《单人床》 , 三人相约吃饭 。 李小平说:“我家附近新开张了一家大连海鲜馆 , 听说味道不错 。 咱们去那儿吧?”陈多宁瞧了瞧李小平身边的高丽 , 觉得她今天应该是主角 。 高丽说:“行啊 , 吃啥都行 。 ” 尽管陈多宁是跟李小平更熟的朋友 , 但他把决定的机会让给了高丽 。 看起来不起眼的一件件小事 , 逐渐地累积起来 , 也就成了一种对人的显著体谅 。 《遍地阳光》 , 龙啸认出了自己年轻时的恋人夏微雨 , 却发现她脸上多了一道伤疤 , “ 龙啸不知道夏微雨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故 , 他想敲开化验室的门径直走到她面前 , 又害怕让她难堪;而不进去吧 , 又觉得他们这辈子可能再没有机会见面了 。 他在门口徘徊着 , 大约半小时过去 , 突然化验室的门一响 , 有人要出来 。 龙啸害怕出来的是夏微雨 , 肩膀一缩 , 快步朝来时的手术室走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