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颅多普勒(TCD)诊断仪


作者: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据统计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 。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生活节奏的加快 , 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 并有呈年轻化的趋势 。 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 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下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检查项目——经颅多普勒(TCD)!
『技术』经颅多普勒(TCD)诊断仪
本文插图

TCD监测的意义采用无创性检查 , 早期发现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的存在并及时进行治疗 , 是预防和减少脑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TCD采用的技术是将声波与脉冲波多普勒相结合 , 是声波穿透颅骨较薄弱的部位 , 直接检测到可以反映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多普勒信号 。
TCD技术与脑血管造影、CT、磁共振成像技术不同 , 它可以提供这些影像学检查所不能得到的血流动力学资料 , 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取代 , 而是相互补充 。
经颅多普勒应用范围包括
诊断方面:脑血管狭窄、闭塞、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痉挛、颅内高压和脑死亡等 。
机能评价:评价WILLIS环侧枝循环功能及脑血管的舒缩反应能力 , 为实施脑血管架桥术和进行脑血管造影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 提供术前有关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客观依据 。
危重病人和手术病人的脑血流检测:对原发性或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进行长时间脑血流检测 , 观察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 , 评价痉挛的程度 。
进行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作为脑血管病人长期随访的无创性检测手段 。
检测方法
1、颅外段血管检测
颅外段血管检测包括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 。 行颅外段动脉全面检对正确识别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有重要意义 。 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最易发生狭窄或闭塞 , 如果病变进程较为缓慢则可在颅内建立侧枝循环 , 充分了解这一点才可以避免将侧枝循环效应判断为颅内血管狭窄的错误 。
病人去枕仰卧位 , 头偏向对侧 , 将4 M Hz 探头置于胸锁乳突肌外侧 , 从近端到远端移动探头对颈总动脉进行完整的观察 , 检测时应注意使超声与血管走行方向保持在45°角的位置 。 角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计算出来的血流速度 。
一般在甲状软骨水平分出颈外动脉 , 向前上方对其进行追踪检测和记录 。 从颈总动脉分叉处向后上方外侧追踪观察颈内动脉直至不能检测为止 。 正常情况下 ,对颈总动脉 , 颈外动脉的检测不存在识别上的困难 。 颈总动脉 , 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频谱形态有明显区别 , 前两者都具有很强的搏动性 。
2、颅内段血管检测
确定声窗是经颅多谱勒检测成功的第一步 。 声窗即是超声波能够穿透颅骨而没有严重衰减的通道 。 目前已经确定并能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三个“窗” ,即颞窗、眶窗和枕窗 。 一个良好的颅内血管多普勒信号的获得 , 在确定了声窗之后 , 更有赖于操作者熟练的技术 , 使探头在最佳的位置和角度 , 才能得到足够的多普勒超声信号 。
(1) 颞窗:颞窗是在颧弓上方、眼眶外缘和耳之间的范围内 。 此区内又可分为前、中、后窗 。 由于超声穿透颞窗取决该部位颅骨的厚度 , 因而在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 在青壮年通常有较大的范围可以获得理想信号 , 在老年由于骨质增厚 , 颞窗往往缩小甚至缺如 , 这在老年女性受检者中表现尤甚 。
在颞窗检测时 , 受检者取仰卧位 , 头置正位 ,在检测局部涂以足够的导声耦合剂 , 以适度的压力保持探头和皮肤良好接触 , 又不至把耦合剂挤压出去并引起病人的不适感 。 采用频率为2 M Hz 的聚焦发射探头 , 深度一般先定在55 ~60cm 之间 , 在此深度最易获得多普勒信号 。
当发现多普勒信号后 ,再轻微移动或倾斜探头 ,选择最佳探头位置 , 以得到最强、最清晰的多普勒频移信号 。 经颞窗可以检测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分叉处 。


推荐阅读